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6-11-22 23:45文静静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文静静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当前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各种案例进行深刻分析,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一些专著对各种新的理论,采取客观谨慎的态度,秉持新课标的理念,鉴于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等各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 高效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导语精妙,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曾经有人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最大法宝。用高超的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悬念,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接入题, 短小精悍 直接入题可以达到一针见血的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短而精的导语。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我们选入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绝大部分文质兼美、情文并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求知者。但传统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使学生的“主动学”被老师的“一言堂”所取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教师“满堂灌”夺走,极大地束缚了学习主体的发展。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了。这就是说,教育过程不同于其他物质生产过程,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使学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因,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是他们获得发展的内因。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教师的教育要求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他们自身的需要,以使学生的活动产生教师所预期的效果。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要改变那些专制式的控制、保姆式看守或者放羊式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学生的方式,都是忽视或不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这样做,只能培养出没有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的驯服工具,而不可能发现、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与创造才能。

四、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对已有的评价体系进行反思,必须解决现有指标体系中不够完善甚至不合理的问题,构建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而指导教师教研,规范课堂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效果又好又快发展。评价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发展。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框定,才能科学地反映出发展的绩效,才能为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路径。所谓反映出绩效,就是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判,体现出各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差距及出现的问题。在评价体系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互评,以取代过去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因为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学生才知道自己的学习困难和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同时学生还应该和教师沟通,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体化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这种通过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总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求得发展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总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上到下的整体行动,教师和学生共同责任重大,需要教师付出不懈努力,也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转变。教师通过有效地设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课堂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再辅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三管齐下,定能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安令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1,(26).

[2]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猜你喜欢
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