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情感教学

2016-11-22 02:10王露微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感情教材情感

王露微

语文学科作为传播知识、传递情感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尤其是入选的那些古今中外名著,多是情感的喷涌结晶,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文章时,通过情感的内化过程逐步提高学生内心情感体验的素质和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达到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同欢乐、共命运,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感。

一、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充满了大量美好的情感内容,如自然美、心灵美、人情美、语言文字美等。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教育。

写进语文教材中的自然景物,实际上是情化的自然,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情化的自然充满着感情,因而最容易以情动人,引起读者强烈的美感,当我们随着茅盾去感受大西北白杨树的伟岸身姿,和朱自清一道体会荷塘月色之美时,怎能不与作者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里,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呢!

教材中有许多具有美好心灵的光辉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常常看到不同侧面的美好心灵,或舍已为人,或威武不屈,或无私奉献。我们读《过零丁洋》能感受到文天祥身上的浩然正气;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体现到保尔身上所具有的钢铁般的意志……

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教材中的一些文学作品描写出了大千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这种人情美常常表现在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笑容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在惨淡、凄凉的情境中,父亲那斜身吃力攀援,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刻画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疼爱父亲的情意,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作者抒发感情、刻画人物、描绘形象、阐发观点、说明事物、议论事理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一载体,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富有美感的。朱自清在《荷塘月夜》中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泻”字,看似平常,但由于和“流水”般的月光相配,也就绘声绘色地描摹出月光的清幽。在一些说明文议论文中也不乏极富情感和表现力的句子;如在《苏州园林》中,“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中的标本。”中的“标本”一词,精确地概括出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自己能体验教材的情感外,更要善于表达,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引导学生一起进入教材中的情感世界,共同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与作品中的情感共鸣,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出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对人情美的追求,使学生成为一个追求心灵美,具有人情味的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创设情境入手。师生共同理解情感美,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就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兴趣骤生。在课堂上,教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应先“情动于已”,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贬,释放自己的情感,然后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

2、从分析语言入手。文学作品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语言入手,动之以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抓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理解作品中词语的含义及感情色彩。教师要揭示自己在备课时被深深感动的最贴切生动、富有感人力量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作品中所表达的与形象密切相关的感情,使学生与作品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如《石壕吏》的结局。“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个“独”字把当时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的“妻离子散”的悲惨景象深刻地提示出来了。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这个“独”字,就可以使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沉浸于深切的悲愤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渲染气氛,或恬静或紧张;描绘场景,或开阔或幽僻;抒发议论,或慷慨或委婉。使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表达中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当然,中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议论文大都语言准确、鲜明而且不乏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教师可用具有感召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和铸造灵魂的烈焰。

3、从朗读教材入手。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其蕴含的情感。一方面,通过朗读来理解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准确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多读、多诵、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作品中的感情交流、共鸣。

教材中的古代诗文需要高声朗诵,读出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东流的浩荡气势,读出苏轼《含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宏大气魄。现代作品中的许多文章同样要读出声来,才能领悟文中的情感。

4、从启发学生想象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艺术性很强的课文时,要运用形象思维,从形象入手,由景到情,由物及志,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理解课文的感情东西。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事,让具体的形象在他们头脑中“活起来”。我在教《枣核》一文时,在文章结尾总结时,我教了歌曲《我的中国心》,歌声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远隔千里、侨居海外的华人的浓浓爱国情,拳拳赤子心。这种淋漓尽致的表达,还会有什么语言比它更充实呢?

以上四点是课堂上通过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外活动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选择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经典名篇,在自己充分把握所选作品的感情前提下,选择一些朗诵水平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诵指导,朗诵的形式应灵活多变(朗诵比赛、分组对抗、集体朗诵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朗诵家的录音作品,既从中学习他们高超的朗诵艺术,又体悟他们通过朗诵赋予作品的真情,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把握作品情感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手段,以实现语文教材增知养性的目标。

猜你喜欢
感情教材情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