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俱乐部会散,但圈子不会散

2016-11-23 09:04
现代苏州 2016年24期
关键词:球友张炜圈子

张炜:俱乐部会散,但圈子不会散

想运动,就怕没人陪?满身躁动的运动细胞,在一个人坚持了三天后消失殆尽?这样的情况你有过吗?想必大多数人都有,不然荒废的健身卡怎么会在角落里哭泣。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工作人群,他们年龄多集中在25岁-37岁,大部分都拥有着稳定的运动习惯和运动爱好。有爱好的地方就有圈子,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群体和活动组织者应运而生。在创意产业园,就有一位名叫张炜的羽毛球爱好者,球友人称“村长”。他是众多羽球活动组织者中的一员,是一个坚持每周带着球友们一起打球的人。从他的活动日常中,我们可对苏州业余羽毛球活动群体窥得一斑。村长说:“组建羽毛球群,是出于个人爱好。除此之外,组织活动本身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

挑大梁组圈子,不难

村长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俱乐部叫“起点”,启动于2015年11月,那时村长刚从北京因公外派一年回到苏州。在北京的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除了运维一个千人羽毛球俱乐部之外,他还组建过骑行、登山,暴走兴趣群,不能说的上是运动达人,但也收获了一些经历经验。

刚回苏州时,他的周围就有几个要好的球友在一起打球,隔三差五一聚,切磋、锻炼、出汗,从一开始的一周打两次到后来一个月才打一次,时间一长,也就没有人愿意为订场地、协调时间等琐事出力,活动慢慢地消失了。有的时候公司也会为员工订场地,但时间长了,员工热情褪去,就造成场地资源浪费。组团打羽毛球成了考验意志力和执行力的事儿,不少小的羽毛球兴趣小组就这样热闹开始了又悄然消失。

去年年底,村长将在创意产业园上班的热爱打羽毛球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再拉上之前一起打球的球友和一些爱好运动的同事,成立了苏州起点羽毛球群。一人包揽一大筐的琐事:在球馆预约固定场地;采购并储备150多筒共三个品牌的羽毛球作为活动用球,在半年内全部打光;不管人多或人少,天气酷热或寒冷,每周三活动固定启动活动;保证场地充足,同时为每一位新入群球友和需要练习的老球友担当陪练。

要想细水长流,很难

即便有场地、人员、时间等等不确定因素,俱乐部还是保证在每周三晚和周末两次活动。每周一一早村长会和学校预约周三场地,周三打球结束后再预定周末独墅湖或纳米园的场地,而这些工作实在是很耗费心力。

起点羽毛球俱乐部定位的球友参与几乎是零门槛,以锻炼为主,专业为辅。即便是新手,只要喜欢羽毛球都能在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合适的球友。村长告诉记者,一般打羽毛球的成员都比较年轻,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也很容易有话聊。 羽毛球作为一项时令性的运动项目,也分淡旺季,旺季能聚集起20多人,淡季却只有三四个人愿意来。一般情况下,天气过冷或过热、气候条件不佳、节前节后都是打羽毛球的淡季。村长曾做过一次超过一年的球友活动习惯统计,苏州地区5月到7月是淡季,正常球友的可接受活动半径在六公里以内,业余资深爱好者一年的活动次数在40~50次。

除了日常的训练,俱乐部还会组织一些关联的活动,比如企事业单位的比赛、俱乐部内部周赛和月赛等等。早在2013年,村长联合园区的几个熟悉的俱乐部举办了第一届的独墅羽林羽毛球比赛。今年 9月10日,在纳米园羽毛球馆举办的独墅羽林已经是第四届了。

一个俱乐部能存活多久?村长在建群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他预计,起点羽毛球俱乐部大概可以存在两年。一般来说,业余的俱乐部年限是1~3年,而以公司或社会团体运作的俱乐部生命力相对比较强一点,一般能存活六七年时间。是什么造成了这样普遍的现象?村长解释道:俱乐部需要用心经营,同时要保持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的注入,还需要使大家都有收获,获得运动结果,这些都很难的,需要坚持。“俱乐部会散,大圈子不会散,总会有人组建新的群组或俱乐部,球总是有的打的。”

猜你喜欢
球友张炜圈子
外祖母的美味(节选)
Fast-sweeping Langmuir probes:what happens to the I-V trace when sweeping frequency is higher than the ion plasma frequency?
Correlation mechanism between force chains and friction mechanism during powder compaction
因为运动所以快乐
张炜社会兼职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