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大赛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16-11-27 11:16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竞赛队伍辅导员

熊 芬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6

基于职业能力大赛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熊 芬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6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平台,但竞赛重视个体在竞赛参赛与获奖,忽视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角度进行整体的提升与发展。可从打造辅导员参赛团队、解决竞赛瓶颈问题及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出发,使辅导员队伍形成梯队、辅导员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队伍建设;路径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年度人物评选、精品项目建设、博客评选等活动的开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员培训规划(2013-2017)》、《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职业能力标准》)等文件的印发为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其中,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以覆盖面广、辅导员参与度高、参与者素质提升快、社会影响力大而成为锻炼辅导员职业能力、引导辅导员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主要内容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推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竞赛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测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五个环节。基础知识测试,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上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政策法规与时事政治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主题班会,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主要考察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主题演讲既可以临时抽题进行即兴演讲,也可以前一天晚上抽题进行主题演讲,主要考察参赛辅导员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应变能力。案例分析是辅导员对现实工作中发生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解决,近年来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案例题比例增大。谈心谈话在比赛现场模拟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考察辅导员的现场反应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的内容来看,参赛辅导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才能应对复杂的竞赛过程。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状态下,虽然有一批优秀辅导员在竞赛中脱颖而出,但相对于辅导员队伍这个庞大的团体来说,真正得到提升的人数极少。

(一)辅导员参与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每年年初时开始部署,到完成全部大约四到五个月,真正能走完全部赛程的辅导员少之又少。每年职业能力大赛举办,依旧是以教育部、教育厅、学校“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来推动竞赛的正常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提前准备、用心面对的辅导员非常少。

(二)针对竞赛的培训方式单一,注重短期效应。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培训形式采取“短、平、快”的方式进行,个别学校甚至只针对要参赛的辅导员个体进行培训而忽视更多的辅导员群体;期望在较短时期内参赛辅导员成绩有所提高,而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培训方式也以传统的授课或讲座的方式为主,校与校之间、同台竞赛的辅导员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注重个体成绩成绩的提高,而忽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导致在比赛环节,除少数选手能把握大赛要求和答题技巧,取得较好成绩;有的高校出现连续几年都是同一选手参赛的情形,没有形成辅导员队伍人才梯队。

(三)理论与实践、竞赛内容与工作过程存在脱节现象。在当前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注重“日常事务的处理”轻视“育人功能”,职业认同感不高、职业特征不明显。

三、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除了评估和检验辅导员工作的功能外,最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来“以赛促建”,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推进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一)打造辅导员梯形团队。一个学校的辅导员或辅导员团队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优势与擅长领域,形成以学生工作管理负责人为核心;参加过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成员为骨干,就竞赛项目中的某一领域进行专门研究;获过省级职业能力大赛奖项的成员为后备的可持续发展梯队。

(二)解决竞赛“瓶颈”问题。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项目多、要求高、难度大。辅导员个体很难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必须依靠辅导员团队。一所高校辅导员团队中骨干成员针对辅导员基础知识、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中的某一个专题,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工合作,1-2人研究一个专题,力争在聚焦的专业化方向上取得突破。同时,积极引入校内外学生管理、思政教师专家相关资源,开展“一对一”培训或“多对一”培训,打造“专家化”辅导员,既有利于职业能力大赛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要在明确目标指向性和价值取向性的前提下,以学习促进思想,以思考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学习水平,在这种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长效培养机制。1、“成长档案制”。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辅导员工作室为每个辅导员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按照专长设计专题,通过定期研究、撰写论文等方式逐步提高职业化水平。2、“定期分享制”。定期开展各类观摩、专题报告、教育沙龙等活动,针对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促进成员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理论水平。3、“外出学习制”。组织成员外出学习、培训、观摩。4、“成果引领制”。职业能力大赛获得较好成绩的参赛辅导员应以新闻报道、论文、专著、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观摩考察等形式将工作室的实践和科研成果在全校乃至全省范围内推广。

[1]黄丽娟,于立群.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调查与分[J].现代商贸工来,2016(25).

熊芬(1979-),女,湖南双峰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竞赛队伍辅导员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创新思维竞赛(3)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创新思维竞赛(6)
还剩多少人?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