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的思考

2016-11-27 11:16王文艳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图书

王文艳

黑河市委党校 黑龙江黑河 164300

对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的思考

王文艳

黑河市委党校 黑龙江黑河 164300

随着社会的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途径,毋庸置疑,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也是非常庞大的。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源存储处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也随着社会进步的脚步飞速发展,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方式也有所改进,不断引入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本文将针对信息时代下图书管理的现状以及改善措施进行概述。

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管理措施

一、前言

图书管理在图书馆的正常运营以及读者的信息获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在当下的信息化环境下,引入高新技术后的图书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图书管理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图书管理绩效。但事实上,如今处于初期的信息化图书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二、信息化时代下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信息资源不流通。在中小型图书馆中,图书管理方式仍然比较传统,读者只能通过借书还书这样简单传统的方式进行图书资源阅读,而且各大图书馆之间没有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能够同时弥补多个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缺失,有助于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就近获取需要的资源,为读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由此可见,图书资源不共享这一现状大程度降低了图书馆的资源丰富度,藏书量难以得到增长,给无论是图书管理工作还是读者获取信息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降低图书馆内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严重阻碍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二)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较为欠缺。在过去信息化相对落后的时代,图书馆只能为读者提供借阅图书资源和借阅场地,图书的资源形式也只局限于纸质图书,藏书数量也十分有限。但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化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管理也打破了固有的传统模式,开始引入新技术,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信息化仍处于发展初期,图书管理仍然不能摆脱传统旧思想,智能系统的建设力度有所欠缺,信息化实现程度有限,整体的管理系统仍然不够健全。这无疑为读者的资源查询和图书借阅带来了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图书馆的自身发展进步。

(三)信息获取方式不简便。根据我国的国情,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被放在首位的,因此国家在教育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获取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图书馆查询检索借阅系统不够先进,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整个操作过程需要操作者熟练计算机基础操作过程,并且对计算机的网络连接应用以及信息检索查询方式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部分读者并不具备这样的操作能力,导致读者在获取所需图书资源时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阻碍,大大降低了读书效率,同时也使图书馆信息化的电子图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便于图书资源计量管理。较低程度的信息化直接加大图书管理的难度,导致图书管理系统无法计量对图书进行管理,因此,目前仍然停留在人工管理图书的图书馆应该引入更加高新的信息化技术,通过智能科技对图书进行批量、准确、高效的管理。此外,人工管理图书只适用于纸质图书,对于近期非常受大众欢迎的新兴文化形式——电子图书,人工操作是无法对其进行正常管理的,因此,数字信息化的智能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二)有效弥补图书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的专业素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听似简单,但事实上图书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而且,目前在一些中小型图书馆中,图书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其该有的专业素质,员工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无形当中降低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在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进能够将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检索、借阅人员资料记载等人工操作省略,将其数字化,最简化,提高图书借阅效率,简化借阅过程,为读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减轻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四、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管理措施

(一)优化图书资源配置。若想完善图书馆内部图书管理系统,首先应该优化图书的资源配置,但图书的资源配置优化过程需要相关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给予一定量的人才与资金支持,以此来制定图书资源配置方案,进而丰富图书馆的电子以及纸质的图书资源,提高图书管理质量,加快图书馆的建设,推动其自身发展。

(二)充分利用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如今我国科技的发展如此之快,使智能电子设备走进了千家万户,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得到了大程度的普及,受到了老年、中年和青年等各个年龄区间用户的青睐。在这种情形下,电子形式的信息也变得更容易接受,电子形式的图书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毫无疑问,这样的发展趋势是有助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数字信息化的发展的,电子图书的关注度逐渐被提高,电子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使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得到了保证。

(三)引进高素质图书管理人员。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情况,图书管理系统数字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专业的方案制定,规范的实施操作,一个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管理团队能够加速数字信息化的实现,并且在图书馆日后的发展中保证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断突破局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图书馆内部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给图书馆的日后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简便、高效的阅读环境,使我国现有的图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原则应该以读者为本,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阅读资源和环境,同时也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采用更多高新技术,引入更多优质人才,与国家共同发展,与读者共同进步。

[1]徐菊香,黎明.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工作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222.

[2]杨建忠.试谈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人文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9):70-71.

[3]江新.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图书馆战略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2-85.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图书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在线评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