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素养的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研究

2016-11-30 05:52牛金凤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数字化数字

牛金凤

(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



面向数字素养的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研究

牛金凤

(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

在新的数字环境中,数字素养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的核心技能。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数字素养的概念内涵与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数字素养培训为视角,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课程内容、教学信息四个方面构建了多维化的信息检索教学体系。

数字素养;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信息素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全面步入数字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创设了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向人们展示了传播知识的全新境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适应数字化的存在环境成为每个公民重要的基本技能,数字素养成为人类生存能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承担了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如何改革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字素养,将是高校图书馆今后面临的重要议题。

1 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现状

1984年2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后,以文检课为代表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起来,至今已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历程。这期间,信息检索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已经实现了重要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从最初以手工检索为基础进行简单的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发展到以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为基础开展的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尽管信息检索课程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存储、获取、传播、交流和应用各环节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信息行为、所需的信息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和变化,在此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不足也逐渐显现。

1.1 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缺乏系统的课程规划,在课程设置上尚未形成层次性和体系化。本文通过对国内60家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络调查,通过网站显示的信息可知,这60所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占比58%,还有学校尚未开设专门课程,仅进行了“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软件培训”等讲座形式,并没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这些课程中基本上是关注以文献信息检索、计算机检索、网络信息利用等课程内容的设计,强调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对学生数字技能、信息创新、情感道德的培养。

1.2 教学内容重资源揭示,轻专业学习

信息检索课还没有真正嵌入专业学习和研究,注重通识教育,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研究不够透彻,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信息检索课教师主要来自图书馆,他们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没有突破图书馆的范围,和院系老师极少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信息获取技巧方面的诉求。

1.3 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层次性教学

目前,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1)教学方式主要以授课教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2)教学途径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方式,即便多数学校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局限于PPT讲授,而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普及率较低,从而制约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不利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培养。本研究调查的国内60所高校图书馆中仅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学校图书馆开设了在线信息素养网络教学平台,以提供在线软件培训、课件下载、网上测试等信息服务;(3)尚未普遍重视层次性教学。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对象没有细化,而是实行统一化的教学。从大一新生到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内容相同,忽略了不同年级学生专业水平和真正的信息需求。

2 数字素养的内涵

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这一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大量学者采用,主要是指阅读和理解以超文本或多媒体形式呈现的信息能力。[1]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普及,人们工作、学习、交流、获取信息及娱乐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数字化环境,数字素养逐渐成为人们的核心能力。

目前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数字素养进行了界定。结合当前数字化环境,本文认为数字素养是指在特定生活情境和数字环境中,个人利用适当的数字工具和设施,快速有效地识别、获取、管理、整合、评价、分析、综合、传递与交流数字资源,并构建新知识的综合技能与文化。同时,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周围所处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因此,数字素养除了基本技能和知识点以外,还要包括社会人的态度和个人特征。所以,数字素养培养的过程也是在数字环境中,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专业教育(或指导)与动态调整的过程。

数字素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信息素养。笔者认为:数字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信息素养包含数字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涵盖面比较宽泛,内容包括经管的、计算机技术的、法律的、人文的等诸多因素,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主要应用工具。而数字素养的涵盖面没有信息素养那么宽泛,其主要指使用计算机软件或操作数字设备的能力,并且能解释和理解以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呈现的信息的能力或技能。数字素养侧重通过整合各种媒体(文本、图像和声音)现有的、相互独立的信息,进行合成再创新,此外,能以数字化的交流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共享知识,识别虚拟空间里各式各样的人, 避免掉进网络陷阱的能力等。

3 面向数字素养的信息检索教学体系构建

数字素养是一个对数字环境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它是在强调技术、交流、信息、知识、创新的数字文化背景下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6]数字素养作为数字环境中的一种基本素养,已成为人们适应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社会所需的基本能力。数字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适应数字环境的高层次人才是其必须肩负的责任。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培养与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因此在拓展和深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信息检索课程进行改革,构建面向学生数字素养能力培训的课程体系,不失为快捷、有效的途径。

面向数字素养培训的信息检索课程应该在保留原有的重视学生信息检索、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深化改革。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环境、数字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和学习。一方面要开展教学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交流与互动,进而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是指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利用数字资源,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以提升学生数字能力。[7]该体系主要包括数字化教学环境、层次化教学对象、系统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信息四个方面的内涵。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数字素养的信息检索教学体系

3.1 数字化教学环境

数字化教学环境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培训的基础。当前的大学生多为被数字化环境所包围的“数字原生代”,他们对数字化技术特别是对网络严重依赖。面对数字原生代,要提高他们的数字能力,就迫切需要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在设置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时,需要重点考虑到数字技能及其性质、技能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的启示等因素。在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阐释数字素养的能力需求,将数字素养的能力需求看成一个动态、开放的综合体系,既包括最基础的技术性技能,也涉及认知、情感、社交等技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数字素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各种数字技术与设备辅助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包括通过制作可下载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辅助系统、学习辅助系统、实验模拟系统、网络考试系统等模块)、在线数据库培训、合作教育平台、Web2.0互动交流平台(即时信息、BBS、微博、Wiki、博客等应用工具)、手机移动教学系统、知识社区等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方式,使教学活动开放化、智能化、互动化、移动化与共享化,将数字素养教育推广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与效果。

3.2 层次化的教学对象

层次化的教学对象是高校图书馆逐步推进学生数字素养培训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本专科、研究生、成人教育)及其信息需求进行深入的划分,建立相应的层次需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以提高信息意识为目的的初级教育阶段、以提高信息技能为目的的中级教育阶段、以提高信息分析能力为目的的高级教育阶段和以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教育阶段。

初级教育阶段主要面向大学新生,本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建立信息概念。通过开设“新生入馆培训”“信息素养概论”“数字素养概论”等通识教育课程,让学生意识到提升信息素养与数字能力的必要性,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在学习、生活中的信息需求,并培养计算机及软件熟练操作技能和简单寻求、获取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中级教育阶段主要面向具有一定检索意识的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信息意识,明确信息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选择恰当信息源,使用正确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能来解决遇到的问题;高级教育阶段主要面向面临毕业设计的大四学生和重视科研的研究生开设。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敏感度、信息批判、信息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并能更好地把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和趋势,缩短科研进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教育阶段主要面向从事科研的研究者和博士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深入挖掘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判断信息、整合信息,以创造新的知识。

3.3 系统化教学内容

面向数字素养培训的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设置,可依托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

(1)具体课程内容设置需要在现有的信息素养教学基础上,根据数字环境的新要求进行丰富,使其基本涵盖“知识、技能、素养、能力、社会情感”等方面。①在重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收集与检索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应根据数字化环境需求增加对图像、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检索的培训内容,以提高学生对不同媒介信息的整合能力,构建满足自己需求的知识集合;②在关注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点设置信息分析、利用与评价方面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知识整合与创新的能力;③在关注学生信息伦理、信息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学生社会情感素养的培养,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共享知识,而且要能以数字化的交流形式进行情感交流,能够掌握网络世界的“规则”,识别虚拟空间里各式各样的人,促进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觉悟,提高学生的信息生存能力。

(2)重视以“学生”或“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数字素养更强调对学生信息传播、交流与合作以及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面向数字素养的信息检索课程在内容设置上要体现互动性、趣味性、合作性。如举办各类专题学术讲座,以方便学生了解新技术、各领域最新学术进展、信息交流机制等。同时,可以开设信息交流活动、科技实践活动、数字素养竞赛等专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数字能力。此外,要加强与学院合作,开展嵌入式数字素养教育。这些教育内容需要根据专业需要设置专业知识、信息素养、写作指导、研讨互动的课程体系。

3.4 多元化教学信息

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信息较为单一,主要有教材、课程PPT、教学大纲等。教学信息的多元化,主要是在保留传统的教材、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设置的基础上,制作电子化、多媒体课件,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具体包括:

(1)教材的规范化。教材是规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在设计教学计划前,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选择与编制合适的教材。

(2)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明确化、系统化。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教师要科学规划教学大纲、考纲、学习目的。在教学大纲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常规课程与专题讲座的有效结合。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对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

(3)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设计方面努力适应用户学习、生活全方位的信息需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结合其个性化需求特征设计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资源。

(4)运用网络技术优势,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配有网上实验、考试等服务功能,从而既解决教学设备和场地限制的难题,又拓宽了教学对象,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能力。

4 结语

随着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广泛开展,能够突出地表现21世纪的数字化潮流,并整合了各种素养与技能的数字素养逐渐受到重视。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在数字环境下面对新的挑战,图书馆用户教育需要更加关注数字素养培训。本文从解析当前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弊端着手,在数字素养的内涵及其能力需求解析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构建了未来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的立体化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强调了课程体系的数字化,以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数字素养培训。今后研究需要重点结合数字素养的能力需求,深入探讨面向数字素养培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在线数字化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而完善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1] Bawden.D.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ies:a review of concept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1,57(2):218-259.

[2] Eshet-Alkalai, Y. Digital literac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2004,13(1):93-106.

[3] Lanham, R.A. Digital literacy[J]. Scientic American, 1995,273(3):160-161.

[4] Gilster, P. Digital literacy[M]. New York: Wiley,1997.

[5] 肖俊红.数字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6(5):32-33.

[6] 贾东琴,柯平.面向数字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究[A].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5-52.

[7] 袁昱明,施建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理念、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0-31.

(责任编辑:傅 正)

Research on the Reform Strategy of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urriculum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on Digital Literacy

NIU Jin-feng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Digital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critical survival skill of people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ies, an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ability requirement of digital literacy. Then it builds a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aching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teracy, which consists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object,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information.

digital literacy; academic libraries;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information literacy

河北北方学院2016年度教学改革项目(JG201643)

G254.97

A

1006-1525(2016)06-0087-04

牛金凤,女,副研究馆员。

2016-03-02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