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探究

2016-11-30 22:56胡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胡冰

【摘 要】从办学理念创新到学院发展目标制订,从市场需求预测到企业战略布局构想,从制度管理约束到企业文化形成,在学院发展和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包含着决策者对学院生存发展的一套理论。它是所有外部决策,企业行为的根基。因此要建立实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就要具备一整套学院经营管理生存发展的理论体系结构,这样的理论基础是企业所有行为的精练内涵。

【关键词】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一、从企业视角出发的人才培养战略理念

理念是指导行为的关键,正确的想法和清楚的执行力才能成功。因此,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外部形象形成,社会招生效果,投资技术合作的关键。总之,倾全院之力最大限度进行学院内涵建设是我院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我们在如此匮乏的资源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唯一能够争取到的优势。特色和创新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学院工作的所有环节都应以此原则为首要,学院先期以自主发展为主,务求在二年内建立两大体系:理念创新,主题突出的思想理论体系;模式独特,务实高效的工作组织体系。

二、人才培养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术运用

实施“模仿+改良 =创新”的创新原则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实力相对薄弱且无特色创新的思路的工作环节中,应以模仿工作为主,再通过务实高效原则、实践重于理论原则、次序清楚原则、工作流程规范化原则等理念形成应用性改良,来形成自身特色。加大力度研究北大方正、北大青鸟、东大软件学院等的特色、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技术实践、教学组织等全方位的工作,并有选择地模仿。

三、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构想

学院生产的产品是学生,学院要培育出优良的学生就一定要提供与之相符的外界环境,围绕产品所搭建的体系框架结构是决定性的。框架结构:对学生的培养务求:以先进的理念,进取的校园氛围为基础;以特色的教学体系、现代素质教育模式、仿真的实践模式为三大支柱;以技术及行业发展趋势为发展方向;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育人标准;努力搭建全方位培养人才的环境平台。

四、特色的育人模式

1.创新教学体系

独创教学方法及授课方式:符合学习规律,围绕实践主题。八个环节中两项依赖教授讲解,两项依赖教材总结,其他四项都以学生主动操作为主在实践中引发思考这种启发型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注意力,教师的作用只是组织和监控,搭建学生交流实践自学的平台;与之相应的教材;与之相应的教辅环境(多媒体课件及视频教程等);与之相应的实训实践课程设计;特色:以大量开发实例及典型例题为基础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自学能力,通过针对性训练和课堂有效的组织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自律学习意识不强的毛病而采取的有效的方法。

2.现代的素质教育模式

全面分析学生的能力素养的缺陷,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训模块;取消班级概念,直接实行校园内公司体制管理,各辅导员管理集团公司,各班以公司形式运作,具体实施如下:各班级自主命名各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副总经理秘书,策划部,技术部,后勤保障部,文体活动等部门,并配备相应的部门负责人;校园内模拟公司运行经营环境,实行校园内虚拟货币,作为公司运营效果,团队整体表现,专业技术水平的衡量标准;班级管理企业化,建立管理体系和文化;建立,模拟环境的评价标准及监控目标体系;建立团队,管理岗位,员工,技术领域的奖励评估体系;研究一整套管理上述工作人员培训课程及方法。

3.经典的实践模式

构建以虚拟创业为核心的教学实践体系,构建虚拟创业中心,实现三方面功能:接触社会,承揽各种弱电工程,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项目;与企业对接寻求合作;虚拟创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构建虚拟创业网:为企业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搭建展示交流,操作平台;组织虚拟项目招投标,并实施相应开发;设计针对专门领域,专项工作,专项技术的实训项目并组织实行;与素质教育充分结合,构建“企业化管理 +虚拟创业”为核心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制定统一的操作方法、评价监控体系。并以创业网为主要展现平台。

五、向传统的育人模式挑战

针对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价值观体系错位,消极及怠慢氛围浓重,在学习方面自律及自主意识不强,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人格道德,心态,人生追求等方面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家长及社会的普遍关注。高职院校构建的特色教育体系的目标,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特色育人模式,力求吸引家长的目光成为扩大招生规模的利器,力求能够吸引社会公众及媒体的目光,可以成为媒介宣传的亮点,力求能够吸引政府职能的目光,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从长远来看,目前的教育体制及教育模式必将进行变革和创新,而且在形式上与国际接轨而且在内涵建设上也要与国际接轨。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