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行军记

2016-12-01 07:31
关爱明天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伤病员指战员中央红军

雪山行军记

英雄红军,艰难跨越长征中第一座大雪山

有首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来自南方、衣着单薄的红军指战员,要越过这人迹罕至、禽兽无踪的雪山之巅,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1935年6月,红军占领泸定以后,中共中央决定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避开人烟稠密地区。中央红军一路突破杨森部队防线,经天全、芦山、宝兴,于6月8日进到夹金山脚的大硗碛地区。

大硗碛位于宝兴县北部、夹金山以南,地处偏僻,气候寒冷,贫困落后,是藏民聚居区。红军进寨后,十分注意宣传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他们向喇嘛和群众宣布了红军纪律:一、不进老百姓的住房;二、保护寺院;三、不随便吃群众的东西;四、不拿走“夷家”一点财物等等。还给红军战士定了一条纪律:不准任何人进入喇嘛寺的经堂。

夹金山,是长征中跨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有首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来自南方、衣着单薄的红军指战员,要越过这人迹罕至、禽兽无踪的雪山之巅,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红军英雄汉,飞步碎冰雪

但是,红军是铁打的英雄汉。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鼓舞下,开始向夹金山进军。红军先头分队边开路边行进,稍有不慎,就会滑下雪崖,葬身雪窟,红军广大指战员冒风雪,战严寒,艰难地向前迈进,饿了就啃点干粮,渴了就抓把雪解渴,累了也不敢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有再也站不起来的危险。在快接近山顶时,忽然天空乌云滚滚,刹那间,狂风大作,大雪夹杂着鸡蛋大的冰雹,没头没脑地向指战员们袭来。有的伤病员倒在雪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长眠在雪山之巅!中央红军广大指战员就这样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同心同德,团结互助,战胜风雪严寒和高山缺氧等重重险阻,终于征服了“神山”,跨过了第一座大雪山,真是“天空鸟飞绝,群山神迹灭,红军英雄汉,飞步碎冰雪!”

对于爬雪山的艰难情景,谢良在回忆中说:

越往上爬,气温越低。寒风吹在身上,冷飕飕的雪粒打在脸上,像刀割似地疼痛。我们身上穿的都是单衣,几乎和没穿衣服一样。有的同志把毯子裹在身上,也无济于事,仍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特别是一双脚,长时间在冰雪里行走,草鞋浸湿后结了冰,硬邦邦的,磨得生疼。很多同志的脚被冰渣划破,鲜血直流。……

再往上走,空气更加稀薄,胸口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一样透不过气来,两条腿也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每向前迈出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连走几步心就跳得格外厉害,甚至头昏目眩,仿佛整个雪山也都晃动起来……

快接近山顶时,山势更加险峻。风大,路滑,经常有人跌倒,甚至从雪坡上滚下去。不少同志已精疲力竭,走几步就呼呼直喘,只想坐下来歇一歇……但是一坐下来,就再也起不来了……

在路的两旁,可以看到一个个隆起的雪堆,使我们感到沉痛,同时又使我们警惕起来,仿佛那些牺牲的战友对我们说可不能松劲呀,一定要拿出身上所有的力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战胜这冷酷无情的大雪山!

中午,部队终于登上了山顶,高高的大雪山被我们踩在脚下了!战士们欢呼起来,欢呼声响彻冰山雪岭,在山谷间久久地回荡着……

靠毅力将雪山踩在脚下

爬雪山,最困难的还是那些年老体弱的同志、妇女、伤病员,以及肩负比较重的物资的战士。杨定华在《雪山草地行军记》中说:

……夹金山的雪不但不能“赏”,而且会冷死人的。夹金山上每天下午则大雪纷飞,冷气遮蔽着整个天空,所谓“乌烟瘴气”的俗语,对于夹金山上是最适当的形容词。照例想来,上山走快一点,身上发热,就可以御寒,然而空气却不容许你这样想。因为山上空气异常稀薄,呼吸异常困难,因此只好慢慢地一步步走。吃辣椒水的办法,结果只对身体强健的人起了作用,对身体弱的人则不生效力。这些体力弱的人竟有些冷得牙齿啪啪地响,有如机关枪发射的声音,甚至脸上也改变成黑黝的颜色。……有青年将军之名的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总司令部的侦察科长胡底因身体虚弱,山上气压太低,几次晕倒,以后是在同志们的极力协助之下,才渡过了夹金山的难关。

当时,林彪等都不到30岁,爬雪山已这样困难,那些年过50或将近50岁的人,如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朱德等年纪大的人,就更加艰难了,特别是朱德,他虽然有一匹马,却让给了伤病员,自己背着粮食和战士一样爬山。除此之外,他还要指挥军队,在爬山前他检查每一支部队,过雪山后又到各部队巡查。徐特立当时已年近60岁,头发斑白,牙齿都脱落了,但他的生活一如士兵,很少骑马。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等,也都已经50岁左右,仍和战士们一样爬雪山。

爬雪山时最困难的还是妇女。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参加长征的女干部有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李伯钊等30人。女同志身体本来一般不如男同志,加上她们有的已经体弱多病,有的刚生过小孩或正在怀孕,因此爬起雪山更加困难。女战士王泉媛正赶上例假,在风雪严寒的侵袭下,腹部痛得像刀绞似的难忍。她和战友们互相搀扶着,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终于翻过了这座大雪山。李坚真看到有的马夫、运输员晕倒了,便和战友们鼓着余劲,咬紧牙关,跪着爬行,不但自己过了雪山,还把伤病员、担架、药箱等全部拉过了这座大山。

大雪山虽然难以逾越,但红军指战员们靠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互相之间的团结互助,终于把这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踩在了脚下。

在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后,中央红军主力也于6月17日翻越夹金山,另一支小部队——红一军团第一师也于18日翻越了夹金山。中共中央关于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就要实现了。

(本文摘选自《红军长征史》,略有改动。马睿供稿)

猜你喜欢
伤病员指战员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试析消防指战员灭火救援中的紧急避险
漾濞不会忘记你
——谨以献给漾濞5.21地震救援的消防指战员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