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风景

2016-12-01 06:48宋力
艺术沙龙 2016年3期
关键词:野望草堂现代人

别样风景

风景,之于现代喧嚣的都市丛林,更多的体验是一种忘却。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中,似乎已无迹可寻。南北朝的王微在《叙画》中所言“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情怀已经幻化为一种曾经忘却的怀念。离开都市走向田野,无论是画是望,走在乡间小道,成片桑树,溪流婉转,偶然见一小屋,虽不是嵩山,也有卢鸿《草堂十志图》中的朴拙生趣。画家是在记载唐人的生活起居,独自小酌或者三两好友品茗,身旁的树丛,俯首间的小溪。在这山林之间,再现着每一次的晨光初现时的清爽与午后小憩的恍惚。在唐末五代杨凝式飞舞的题跋中,我们知道卢鸿曾在开元初被征为谏议大夫而不受,作一名隐居嵩山的高士。不知官至少师太保,承唐启宋的大书家杨凝式是否也在《草堂十志图》中感受到久违的山林之气,认为“此画可珍重也”。

当然,我们见到的《草堂十志图》可能已是宋人的临本了。清初的王原祁看了这唐人意趣十足的画作,也提笔追随。他研墨提纸,恭敬地拟唐宋十家的笔法,再做《卢鸿草堂十志图》。十幅小画,山峦叠翠,桃红柳绿,郁郁然,欣欣然。若不是画家题跋,恐真难与原本相关联。卢鸿记载的是他的生活,王原祁却描绘的是他身居庙堂时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当山水的意趣已被寻觅景点的人群遗忘,自然,已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奢侈品。到此一游,即便是欣赏风景,也成为了一场奔波。元初的钱选隐居吴兴,毁去自己的著述不进仕举,却没有半点落魄文人式的哀叹。家乡的山水在他的笔下清澈通灵,《山居图》的安宁,《秋江待渡图》的期盼,《浮玉山居图》的神异与平淡,他的气息已如山川湖畔的烟云之气般自如。画跋上“平生不识五老峰,但写吾乡一奇观”是多么令人生羡的自信。

山水画,由自然慢慢地走向了文人的书斋,又走入了现代人对都市的无奈。环境的迷惑与震撼,这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画册里的经典,博物馆的原作,名山大川几日游,所谓风景,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一道消遣。当物欲的现实已远远拉开人与自然的距离后,我们在哪

里能寻找风景,体验“林泉之心”?纵然能时而身处山水之间,那也不过近似一个无端的暂停键,按键一下,再度复归于都市的嘈杂。

自然山水在慢慢地走远,而变得更快的是人和自然的距离,即或游历在山水之间也如囫囵吞枣般的心怀,一切匆匆而过,云烟过眼。人的节奏如摇晃而固定的钟摆,山岚云气、林泉幽谷,不过在偶尔之间令人驻足,在相册之中留下短暂的记忆。风景,身在何处?想必明代的沈周不会有现代人见惯不惊的焦虑。他会怡然自得地漫步在田野,一册《东庄图》将一亩三分地都画得如此入神,水田中的禾苗、田埂旁的桃树、平淡无奇的乡间地头竟在他的画中酣畅淋漓,入木三分,令人无限向往。这是何等的快活。简单与淳朴,在不大的册页上熠熠生辉,这可能才是现代人所不解的风景。

我们在古人的叙述中读解或已逝去的风景,体悟他们的情感,在一幅幅的作品中辨认着即使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的微妙心绪。

或许,我们都在寻找风景,但每个人想看到的只是自己眼中的风景。

云淡 50cm × 35cm 2014年

风起 50cm × 35cm 2014年

夏日 24cm × 42cm 2014年

高山湖水 28cm × 39cm 2014年

野望系列之一 35cm × 50cm 2014年

野望系列之二 35cm × 50cm 2014年

野望系列之三 35cm × 50cm 2014年

野望系列之四 35cm × 50cm 2014年

立夏前的桠溪之一 24cm × 42cm 2014年

立夏前的桠溪之二 24cm × 42cm 2014年

山行系列之二 28cm × 39cm 2015年

桃花涧之二 28cm × 39cm 2015年

猜你喜欢
野望草堂现代人
草堂旧事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异域中秋前数日漫思(新韵)
秋日野望
粮食诗词赋 新晴野望
暮春野望
智珠
薪草堂由来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