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的无性生殖”一课的能力培养

2016-12-01 09:12陆志英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植物能力教师

陆志英

“生物的无性生殖”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学》教材下册第14章第一节的内容。简要概括了无性生殖的概念,介绍了出芽生殖的特点、营养生殖中的嫁接原理和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学生对本节内容其实是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懂源于已有的生活经验,但又不能真正窥见真谛。故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尝试和实践,即大力地凸显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有效地理解生物的无性生殖。能力目标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的达成,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社会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只观察不动手。显然,学生的能力培养较为薄弱,学生的主动性就不强,整堂课效率也难以提高。为此,结合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实践,更适合活动教学,使学生更直接或亲身去体验的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重视课前准备,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体现。处在城市中的孩子,周围高楼林立、汽车喧嚣,大自然离他们越来越远,学生也很少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正好利用这次机会让学生亲密接触一下周围的植物,并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同时,一个学生又是一个“资源点”,学生个体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差异势必会带来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事先通知学生在身边找寻利用根、茎、叶来繁殖的植物,并鼓励学生若有条件就带到学校。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而且是“有据可拿”,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教师对教学材料的课前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一次机会。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发了芽的马铃薯、生姜、大蒜以及酵母菌,在教学中围绕“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再现学生的生活经历,保证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重组教材内容,由浅入深

按教材顺序,先让学生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再学习植物的营养生殖,并尝试植物的嫁接。而之前学生并未学习真菌的相关知识,相对比较陌生。若由此学习无性生殖,学生掌握得可能不够牢靠。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常见,再如,学生在教室或家中都可能养过吊兰,对其种植方法也比较熟悉。特别是现在多肉植物的DIY非常流行,学生可以从大量的例子和现象中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深刻认识和理解该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主张:“教学时基于行动,不应该直截了当地注入知识,而是应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从而习得知识。”故第一课时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大量事例体验、观察和反思,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植物的营养生殖,从多层次、多角度问题入手,通过与相关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实际例子,使学生在对直观、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无性生殖的概念。再学习嫁接的方法。第二课时安排学生显微镜直观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观看视频学习植物的组织培养。这样,就能确保学生处于身心活跃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课时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上,以指导进行规范实验过程为载体,利用学生要急于“生产更多产品”的迫切心理,结合教材所提供的两项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其他教学资源,获得更多的生物技术相关信息,开展自主学习。

另外,教材中是安排学生实习嫁接技术,但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可以考虑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嫁接。教师事先到校园寻找比大拇指粗一点的枝条截成8~10厘米长的小段当做砧木,把小指粗的枝条来当做接穗。授课时,教师先做示范,并利用实物确认形成层的具体位置。然后,学生4人一小组进行枝接实习。这样做,就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在确保学生动手实践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增加课外实践,让学生“难忘”

学生好不容易搜集来的实物怎么办?是丢弃还是留下?留下来能养好吗?想一想,何不为孩子提供一个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呢?教师可以增加课后实践的环节,让学生亲手种下这些植物,体会利用无性生殖种植植物的优点,并运用之前所学知识来管理这些植物。为了确保植物的成活率,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责任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同时,现在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农家乐活动,这也可以是学生课外实践的重要资源,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把所见所闻在班级中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这样,学生在习得技能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学有所得的喜悦,且终生难忘。当然,也美化了教室环境,拓展了视野,更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的美好情感。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胡劲松.再说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划分标准[J].中学生物教学,2005(4).

[2]董淑云.“生殖的类型”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6(4).

猜你喜欢
植物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