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初中思品课学习的幸福感

2016-12-01 09:52梁功娟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幸福感思想品德

梁功娟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缺少了应有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幸福感呢?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思品课;幸福感

一、思想品德课丧失幸福感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自身的发展非常关注,渴望别人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可是,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渴望无法实现,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无法获得幸福感。其次,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繁琐,在学习时学生很容易陷入困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

2.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其次,教师本人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提升缓慢,无法达到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仅仅是把课本中的内容复述出来而已。很多教师并不备课,利用网络直接下载现成的课件资源,利用这些课件进行授课活动。最后,很多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以师为尊的理念,认为教师是高于学生的,和学生的关系不太融洽。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尤其像我们农村学校中的师资力量较差,不注重对教师的在校培养,思想品德课程虽然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但是占据的分值较少,学校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不太重视。

二、构建初中幸福思想品德课的策略

1.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幸福感,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学角色的变化。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认识到教学角色的变化后,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对学生错误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为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真阅读和研究与初中生相关的心理书籍,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共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对待方法,规避学生心中的敏感问题。最后,教师定期在课堂上开展民主评教,听一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获得参与课堂管理的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2.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建设专业型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师资团队。首先,学校要认真研究现有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情况,通过出台学校规章严禁其他科目的教师代教思想品德课程。校领导班子可以开展推门听课的活动,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板书情况、课堂教学氛围等评价现有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水平,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后,学校思品教研组可以召开思品教师会议,在会议上展示推门听课过程中拍摄的上课不良状况的照片,和教师共同探讨照片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引进年轻的专职思品教师。在教师队伍之间开展听课、评课、备课评比等活动,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认真阅读和挖掘教材,了解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内容。其次,教师要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课下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在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新闻客户端中了解新闻,不断地挖掘新闻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运用多种方法的思想品德教学新课堂

1.思维导图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知识点较为繁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教学。以第三课“认识基本国情”的学习为例,在教学前,教师通过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获得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教师在黑板的中间,学生在白纸的中间写下认识基本国情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个方面的内容,将这四个方面作为枝干画在认识基本国情的四周。其次,分别寻找每一个枝干中的重点内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部分内容为例,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心内容后,教师带领学生寻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关的内容,很容易确定为党的基本路线,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延伸画出新的枝干,然后寻找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基本内容,将枝干展开,直到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找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上课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

教师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到的思维导图的知识自主完成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的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并在班级上进行轮流展示,教师及时对学生绘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提高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幸福感。

2.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程

在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时,教师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获得学习的幸福感。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采访老人、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等方式寻找身边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传统美德,学生根据获得的资料和信息制作关于本地区传统文化的展报。教师举办展览活动,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观看学生制作的优秀展报。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校本课程举办讲座(比如,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是汤山碑、泉、洞文化为背景,可以带学生参观汤山本地的猿人洞、阳山碑材以及汤山猿人博物馆),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事后学生可以动手制作优秀展报来展示活动成果。这样,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3.利用案例法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学习的幸福感。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学习为例,本单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平合作的意识。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最美校长李灵的案例: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操持下,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为了使自己学校的学生能像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钱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通过展示李灵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了解为什么李灵被称为最美校长?李灵在办学的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尽到了哪些责任?引起共鸣,问学生,作为初中生你们应扮演哪些角色?应承担哪些责任?这样在课堂上利用生动案例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将知识化繁为简,由枯燥乏味到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幸福感就会自然而然提升。

总之,为了实现初中思想品德的幸福教学,学校和教师要从思品课丧失幸福感的原因出发,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建专业性的教师团队并在课堂教学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傅晶晶.提升幸福感,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率[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朱晓萍.做一个幸福的引路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2).

猜你喜欢
幸福感思想品德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