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2016-12-01 10:00许良霞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语言

许良霞

历史是一门真实记载各个朝代和各个国家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关系等诸多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最大的特点是真实性。在文字上着重于叙述,这就决定了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觉到索然无味,那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亲身经历了历史事件,亲眼目睹了历史人物,成为历史的见证人,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点:

一、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使语言精练、生动和有极强的 穿透力

首先,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围绕各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语言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历史课堂上,我们要结合实际,运用生动的语言逐步把学生的思维拉进历史课中,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语言,课前精心策划,用语言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跟着你语言描述的历史画面,并运用生动的感染力极强的声情并茂的语言来导入,就会让学生紧随老师的话语而深入课文中去,把学生的思维从现实中拉入历史的天空,然后展开生动的历史画面,让学生与你一起去感受、去体验。

其次,历史的过去性和时序性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特点,要求历史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素质将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实感情,甚至可以说,教学之成败,以语言为先。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效果的好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

再次,教师除了注意修饰锤炼自己的语言外,还要通过积极肯定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建立学习历史学科的自信,这也很重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要我们用放大镜去观察孩子的亮点,用欣赏的目光看待那灼人的光芒,孩子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成功感也会由此膨胀。实践证明,只有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才能使他们的潜质得以充分的发挥,相信这样一句话:不是棒的锤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善。

最后,教师应该注意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鼓励学生时可以竖起自己的大拇指,也可以击掌鼓励,也可以用关切的眼神,或是给学生一个甜甜的微笑,也可以用赏识肯定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你在接纳他们,肯定他们,欣赏他们。老师用心地呵护他们,温暖他们的心灵,学生才能从心里接受你这位老师,才能放下包袱,轻松活泼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平时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 史料的能力

学生有时候不知道怎样运用史料来回答试卷中给的问题,选择题还好点,最困难的是材料解析题和材料性问答题,那么这么解决这个难题,我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只有会读史料,读懂史料才能解答试卷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1.针对段落比较长的材料要略读,也就是为了了解一篇史料的中心思想而进行的快速阅读,快速浏览把握史料的大意和重点。把注意集中在关键词语,如史料的标题、引导部分和史料的出处。

2.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直接进行寻读。也就是在快速阅读中按预定目的寻找特定的信息,但要充分理解问题,确定要寻找的信息,并分析它会涉及的内容和方面,如果问题是事件的时间,就要注意日期的寻读,如果问题是谁做了什么事,就要留言人名和材料的节选在哪里,用扫读、片读的方式。目光迅速扫过字里行间到有预定信息的字句,停下仔细阅读。只阅读相关句子和段落,不必读剩下的部分。

3.根据提问中的问题有时候需要细读。细读也就是领会材料的细节,判断探测文章的言外之意,做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和判断。细读是以略读为基础的,首先略读史料全文和问题,确定材料内容区域,在略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细读,在细读中应该注意首先确定细读区域,仔细阅读,但细读并非是逐词逐句慢读,以理解为标准,特别是个别的字词,不理解甚至是陌生的词语或名人,只要不影响理解材料大意就可以略读过去,不能纠结个别词语,而影响答题。其次细读提问区域时,应该做出合理的判断,领悟出言外之意,进行推理判断,启发诱导、组织、发挥例题想象,加深对隐含意义以及作者意图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历史材料解析题就阅读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实施策略。进行阶段侧重,使策略和目标成为学生面前的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欲望,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很多,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总之在教学中面对着教育课程改革,老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无论是新的理念还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都是空前的、革命性的。面对课改,如何破解这道方程式,需要我们立足现实,树立“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积极开展“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的教研制度建立活动,从现有的教学活动中反思,从教学反思中去诊治“病根”,对症下“药”才为上策。

参考文献:

[1]钟伟.老照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2]赵毓媛.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成才意识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语言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