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化三宝”促“班级文化建设”

2016-12-01 11:07王立东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

王立东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的精神支柱。班级文化建设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又有多变的形式,因人、因事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素材,让班级文化建设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走在学生的前列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文化三宝;展示自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狄更斯在他的名著《双城记》中如是精辟地描绘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同样,我们可以借用狄更斯的“时代论”来诠释“新生代”的学生及学生生活。而这些学生又是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和践行者。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行为素养将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展示自我”的时代。他们可以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上展现自我。只要愿意,时间不是问题,空间不是距离,随时随地都可以展现自我。

除了线上的各种展现,线下也是花样繁多、内容丰富。从美食、穿着打扮到明星八卦、体育运动;从网游到旅游、从现实到科幻;从影视大片到网络小说、漫画图书……

这些现代气息浓郁的“展示”背后,隐藏的是学生脆弱的心灵以及空虚的物质、精神生活。他们怕被同学瞧不起,怕被同学说自己“二”“囊”,他们这么做只是想证明“我不仅会学习,还知道很多、懂很多。”

在这样一个全民展示的时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如果只知道教学难免有些落伍,也不利于师生关系及班级文化的建设。但要和学生一样拼兴趣比爱好,显然有些身单力薄,力不从心,因为一名教师往往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

于是,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奇的原则,结合自身特长,我选择了“特色展示”,将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我“特色展示”的是教具,是一些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般只能在书本中见到,而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的教具。如,教鞭、惊堂木、戒尺等。将这些传统文化韵味十足的教具,运用到现代教学中,不是为了将旧时的课堂再搬过来,而是要以传统文化精神为脊髓,以素质教育为血肉,以文化教育为筋骨,以应试教育为发肤,以便展示一个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班风班貌。

我所展示的教具,都是通过研究古代私塾的配置,结合现代教学,精心选择,认真打磨而成,然后带进课堂。

首选展示的是教鞭。教鞭在古代书院中是必备之品,它的本名不叫教鞭,而是叫“正观”。教师用以指示学生所看所想,故而得名。宋代人喝茶有五不点,其中一条就是“器材不精,不点”,原因是“器也,境也,心也”。所以我选择的教鞭是根据宋代两程兄弟在白鹿洞书院所用“正观”的尺寸,以白腊木为材料,精心打磨的一支教鞭。长二尺七寸,粗三分上下,握手处用棕绳缠绕。

这个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教鞭,一进教室,便惊艳全场。借此机会,不但向学生讲述了有关教鞭的源远历史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我的教鞭不是为了惩戒,而是为了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第二件特色教具惊堂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正是我选择它的原因。惊堂木是一块小叶紫檀木,用它往桌子上一拍,声音清脆响亮。可以给课上不认真听讲,甚至瞌睡、走神的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第三件特色教具是戒尺。戒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戒”,指警戒,惩戒;二是“尺”,指尺度、标尺、标准。这恰恰可以用于指引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这也是作为教师的标志和象征。当然,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发挥戒尺的警戒、尺度、标准的作用,来警醒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于此我也自制了一把戒尺,长一尺,宽一寸,厚三分。把它带进教室,发到讲桌上,向学生讲明戒尺的来历、象征意义和作用。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史。

这三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具,既增进了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塑造了一种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人成才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现在它们已成为班级的文化三宝,时时刻刻释放着文化的气息,陶冶着学生的学习情操,指引着学生向着前进的方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占玉芳,杨勤学.班集体建设三部曲[J].班主任之友,2001.

[2]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M].三联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构建高中特色班级文化
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构建诗意班级文化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勃发成长,文化浸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