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过渡 巧妙调适

2016-12-01 14:01王英美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长

王英美

摘 要:小学升初中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心理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一个尽快适应、及时调整的过程。要顺利渡过这个时期,缩短这个过程,还需要家长们配合学校从心理健康、学习等方面给予及时合理的指导和调适。

关键词:初一新生;心理健康;家长;调适对策

做好小升初这一时期的学生健康心理平稳过渡,是初一新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起点,一个质的飞跃。家长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如何引导初中新生,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地面对新的一切,为顺利接受初中阶段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一、初一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面对较为陌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少了依赖感

在小学长达六年的学校生活中,由于上课科目少,教师的数量相对也少,教师长时间呆在班中,各方面管理比较细致,给予学生“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学生也就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而到了中学新的学习环境,教师数量明显增多,一个人要面对十多位老师。老师盯得少,学生觉得教师距离自己很远,从而找不到心理依靠。中学新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彼此陌生,加上少年生理期的矜持、羞涩与内向,很难一下子彼此熟悉。

2.面对陡然增多的课程,感到束手无策,产生畏难心理

小学多以语文、数学为主课,学习内容浅显。进入中学后,课程一下子猛增到十几门功课。开学领到的新书就要一大摞。就是过了一个暑假,学习内容激增,学习难度快速提高,教学速度大大加快,导致学生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容易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

3.处在思维方式的矛盾与变革中

中学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能力、记忆能力等综合能力。学生在小学六年中养成的认知习惯往往影响着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审视教师,遇到问题还时常会勇敢地说:“我们小学老师就是这样讲的……”等等,在思想矛盾中亟须拨误去乱,剪枝修杈。但由于年龄的增长,步入新的学习环境,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迅速发展,开始拉远了教师和家长的心理距离。

4.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存在盲目自信与自卑

小学采取的教育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看重的是孩子个性的发展,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自以为很了不起,对自己认识不清,总爱夸自己在小学如何如何。而新集体里高手如林,人才济济,以前出色的可能不再拔尖,曾经的班长还可能连小组长也当不上,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便立刻心灰意冷。

5.家长盲目加压,孩子愈发心烦意乱

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成龙成凤,暑期就要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和竞赛辅导,以便毕业后更好地择校、择班。因为这样,家长对孩子态度的明显改变,孩子明显感觉到此次考试不同于彼次考试,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无形的压力使他们透不过气来。

二、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小升初”的顺利转变

1.引导孩子热爱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

家长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家长要尊师重教,鼓励孩子与老师做朋友,要加深孩子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让孩子明确自己与集体的利害关系。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同时告诉孩子,新的学习生活,新的起点,你与所有同学一样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放下过去的成败,开始一段精彩的人生。

2.引导孩子树立学习目标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完成的。假期里,可以请亲戚朋友中上中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介绍经验,说说刚上初一要注意的东西,会遇到的情况,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

3.在观念上为孩子灌输独立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小学毕业之后,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应该像大人一样思考”的观念,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使他们较快成熟起来,适应初中的学习。家长要注意从生活上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要意识到孩子已是初中学生,让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注意孩子学习方法的变化,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书面作业,还应该多朗读、背诵老师要求的“软作业”;认真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第二天在课堂上更加注意听讲,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5.加强和老师的交流、沟通

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如果家长能够预见这些问题,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他们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让孩子在出现问题前就有了心理准备,比出现了心理问题再去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就要积极主动地访问学校、访问老师。沟通时不仅问分数,还要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心理状况,使家庭教育更有的放矢。

总之,小学升初中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是打好高中基础,储备知识冲击大学的最佳时期,如果方法不当或错失机会,今后补救矫正就费时费劲。因此,家校配合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注意对初一孩子心理过渡期的引导,抓住孩子的心理,有节奏地进行辅导,就能使孩子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积极乐观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维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开明出版社,2010.

[2]郭喜青.人生发展与心理营养[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做一名“粗糙的”家长
焦虑家长如何自救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