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12-01 14:03丁雄文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卵细胞孟德尔挫折

丁雄文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学生要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所以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单纯教会学生知识,而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学校教学活动不仅能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能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教学中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德育渗透

在整个自然界,一切生物最根本的都是由C、H、O、N等多种化学元素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又构成了各种化合物,各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各种化合物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分别承担着免疫、催化、识别、运输等作用。核酸是一切生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中,少数存在于核糖核酸(RNA)中,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性。这一切揭示了生物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层面。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仅从分子水平丰富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论原理,而且还指出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分子是运动的。例如,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另外,从个体发育角度来说,一个新的生命是从第一个体细胞受精卵开始,经过无数次的细胞分裂和分化,经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幼体的发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时刻进行新陈代谢,不断地生长发育,由幼体到成体,繁衍后代,以至衰老死亡;从进化角度来说,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说明了生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渗透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高等动物的受精过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讲解动物的受精过程时,可以用适当的语言激励学生,“高等动物在受精过程中,父本产生的上亿个精子,为了能与母本产生的卵细胞结合,争先恐后地游向卵细胞,经过‘跋山涉水,突破重重障碍,最终只有速度最快、最健康强壮的那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相遇,并获得卵细胞的接纳形成受精卵,这就是一个生命最初的竞争,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无论是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竞争,在每一场竞争中你是获胜者还是失败者,就看你的付出了。获胜了,当然高兴,最关键的是当我们失败了,遇到挫折时应该怎样面对现状,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历练,把它看成是人生成长中的常态,这将助你更好地谱写自己的人生精彩。以此暗示自己:我是最棒的,经过我的努力,定能成为千万竞争者中的佼佼者,成功一定属于我!”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以此让学生坚信一个道理:“逆境不是苦难,而是一笔宝贵财富,关键是如何正视它,超越它,相信经过努力定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三、通过生命科学史的发现历程,进行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渗透

任何科学技术成功的背后都凝结着辛勤、汗水和意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需要具有实事求是、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比如,在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但孟德尔勇于实践,不断探索,除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外,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围绕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历史的氛围中领悟体会科学家的坚强意志和品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丰富的科学知识固然重要,但高尚的科学品质才是立学之本,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德育与生物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当然,要想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多花时间和精力,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找到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德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杰.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青春岁月,2011(16).

[2]任海芬.德育渗透初探[J].吉林教育,2010(1).

猜你喜欢
卵细胞孟德尔挫折
纪念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诞辰200周年
历史的另类解读——论孟德尔之幸与不幸
挫折使我更坚强
天壤之别
有没有脚印,我都走过
女性肿瘤患者卵细胞冻存研究进展及问题
条件性诱导转基因斑马鱼卵细胞的凋亡和消融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可口革囊星虫体腔中卵细胞大小组成的周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