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平安收购上海家化并购动因的研究

2016-12-05 16:02张润
时代金融 2016年29期

张润

【摘要】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企业并购的效果与效益已历经时间的验证,越来越受到管理者们的青睐。本文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以中国平安收购上市公司上海家化为例,主要从并购方以及被并购方两个方面剖析了其并购的动因,并由并购动因带来的积极效应分析动因的影响力,进而从中吸取经验,为今后国有企业改制并购提供帮助,有助于为后来的企业并购案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平安  上海家化  并购动因

一、并购双方简要概述

表1 上海家化简介

表2 中国平安简介

二、并购动因分析

(一)并购方:中国平安参与并购动因

1.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行业壁垒。竞购家化以后,中国平安可以朝多元化发展的轨道迈进。平安的目标是成为一个集旅游地产、日化等为一体的综合的新型集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日化行业,上海家化对于平安来说,恰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口。由于上海家化不但是唯一一家拥有过百年历史的本土日化企业,平安也因而意图通过收购上海家化,来降低进入日化行业的壁垒,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2.获取协同效应。上海家化今后的自主民族品牌之路若想走下去也属不易,虽然其名下的系列品牌历史悠久。然而平安承诺将发展民族品牌,把平安的资本实力、综合金融服务、国际化视野与网络、投资执行力、卓越的价值创造力、特色的平安文化以及协同效应等优势嫁接到上海家化,在上海家化品牌推广、渠道网点建设、产业链完善、客户资源共享、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二)被并购方:上海家化参与并购动因

1.受外资日化企业冲击大,并购增强竞争能力。目前,国内的日化行业竞争环境十分残酷。受国际品牌的冲击,大多数国内品牌要么破产消失,要么被国际巨头所收购,要么并购后被雪藏,如强生收购大宝等;国际品牌则势如破竹,扩大自己的规模,规模的提升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平安打算未来5年注资70亿,并发动45万人的寿险业务员团队帮助家化全力打造全新直销体系,帮助家化申请获得直销牌照,而且平安承诺还将通过1号店平台来拓展上海家化网络营销渠道与电商渠道。由此看来,并购后,上海家化不仅可以获得人力支持还能获得物力上的支持,从而增强自身的实力。

2.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推动了上海家化并购进程。2008年8月,上海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明确说明,要调整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2009年,国盛集团向国资委汇报关于家化集团方案,主要意图即国资彻底退出家化集团。随后上海家化确定改制方向,上海家化也通过并购结束了国企生涯。

三、并购动因积极效应分析

我们可以由基本的利润指标来分析此次并购动因的效应力度,进而为以后有并购意图的公司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数据,2011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为3676万元和4357万元,2012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为4504万元和7902万元,并购后2012年较201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5.93%,营业利润同比增加38.57%,各项指标都同比增加。2013年新产品热潮回落,营业收入略有下跌,但利润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此次双方的并购动因整体是带来了积极影响的。

四、并购动因的启示及建议

其实,在影响竞购的诸多因素中,最大化并购效益、最小化整合困难的关键是是否能够实现与并购企业战略层面的契合。而此次并购平安集团对于未来家化集团的战略规划方面,也为双方部署了互利的战略。因而,并购方应考虑到适宜被并企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并为其制定可行的方向,实现并购效益最大化,从而最终达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峰娟,郑丽娜.被并企业对主并方的自主选择——以家化集团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3(2):21-22.

[2]王铮.上海家化易帜[J].上海国资,2011(11):37-39.

[3]张晓骏.上海家化:重组宿命之伤?[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3,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