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2016-12-06 04:08王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

王婷

摘 要:班会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独有的课程,承担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青春期的开始,班会课的顺利进行实现班级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班会课的基本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初中班会课的新模式。

关键词:初中德育;班会主题;四步模式

一、我国初中班会课的特征

1.自主性

与文化课不同的是,班会课是一个完全由学生主导活动课,自主是道德内化的高层,也是道德内化的目标,学生在班会课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班会课的积极性,释放学生身上的特性,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更强,能主动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2.生活性

班会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具体生活,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学生在其中扮演主人公的角色,班级生活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而日常的文化课与生活问题联系不大,只有班会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统一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讨的方式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更加轻松、愉悦,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提升学生在文化课上的精神状态。

3.体验性

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又是一种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获得认识成果和情感体验,这一过程让学生在态度、价值、信念等方面有了深切的体验并感悟到其意义,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在校园生活中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探索初中班会课新模式

1.精细化的主题班会

初中生时学生中学时代的开始和起点,与小学不同的是,初中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追求自己的个性,在班会课上个性的体现也是较为频繁,因此在开始之前设立班会课的主体更能让学生投入。以往班会课的主体并不明确,很多班主任把班会课作为一节放松课来进行,随意掌握,主要是将学校一些新的通知上周班级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在听班主任在讲台上说,学生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更不要说参与进去了。精细化的主题班会让班会课的组织性更强,目的性也更加明确,精细化的主题明确了学生的探讨空间,班会课不再像以前那种流水账一样的形式开展,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例如“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题班会,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谈想法,体现学习习惯中的差异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习惯认识的还没有那么深刻,利用班会课的形式探讨学习习惯,学生们会更加放松,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小学时代到初中时代进行很好的过渡,认识到学习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性,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2.浓郁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新课改之后新推出的一个概念,以往的教育只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希望通过师生的努力直接给学校文化的建设带来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班级作为组成学校的个体,班级文化的是支撑校园文化的关键,无论班会的主题定为什么,都应该切实的与班级文化的建设联系起来。在初中班会课的模式中,可以利用班级文化的建设板块作为班会课的一部分内容,如在班会课结尾时,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自己对班级的认识和看法,谈论过去一周班级生活和学习中一些突出的人和事,征集班级建设过程中一些响亮的口号,用来提升班级的精气神,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初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大多数的学生比较活波,班会课上可以利用学生的活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班级中的一些重大决定可以采用民主的方式,通过班主任的指引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建设自己所在的集体。

3.四步循环班会课模式

四步循环班会课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理想抱负,使他们获得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班级的主人。四步循环班会课模式追求的是“总、分、分、合”的理念,即总体策划、分头准备、综合展示、全面升华。在以上两种模式的基础下,将班会课的主动权更多的交还给学生,师生间建立起融洽、民主、平等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班主任角色的转换。总体策划是指按照德育处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确定班会课的主题,确定后召开班会课的筹备会议,开展调查活动和整理主题资料,让每个队员感受每一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人。分头准备则涉及到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由于初中生社交能力的原因,一些需要校外调查的工作需要学校出面进行协调;二是班主任层面,负责协调和指导作,确保班会课活动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三是学生层面,由于初中生多以走读生为主,生活区域相对较为固定,因此可以将同一区域的学生编为一组,发挥团体的力量。三是综合展示,展示是班会课的提升,是整个准备过程的一次集中再现。通过展示使每名学生去感受、去接触社会,关注社会的发展,整个班会课过程也体现了学生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扩散性思维能力等等。全面升华是指班会的主题及整个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升华促进师生、生生间的心灵交流,促使他们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行为素质等方面得以全面的提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了开发。

参考文献:

[1]陈秀华.班会课课堂模式探究[J] .新课程学习,2014(12).

[2]杨芳志.初中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整体设计[J] .教学与管理,2013(11).

[3]陈美玲.浅谈初中主题班会课的精细化[J] .中学课程辅导,2014(1).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
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究
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探析及实践路径分析
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塑造阳光心态,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研究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