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小学高段数学教学

2016-12-06 04:30李开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半圆面积数学知识

李开华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三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昀佳途径。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又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

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

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大岁数?( 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 3岁,那老师几岁呢?( 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 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

(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 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

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 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案例一: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联系学生 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 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 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 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 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了再如,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圆的物体,如:餐桌、转盘、轮子、镜子、钟表、光盘……如果我们想求它们的面积,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圆的面积公式:π×半径的平方=面积,那么同学们要问了,π是什么?π,即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 3.14计算。那半径的平方呢?

半径平方,就是 r×r(r为半径),如半径是 3厘米,则它的平方是 3乘 3=9,可简化为 32=9,明白了吧!

我给大家列一道基础题:

根据条件,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一扇窗户,由一个半圆和一个正方形组成。量得正方形边长 2米,半圆直径 2米。求面积。

先求正方形面积。知道正方形面积公式为边长×边长,这个正方形面积便是 2×2=4(平方米)。现在求半圆的面积,将它所在圆的面积÷ 2便是这个半圆的面积,因半圆直径 2米,要通过 2÷2=1求出半径来求半圆面积,算式为:3.14 ×12÷2=3.14×1÷2=3.14÷2=1.57(平方米)

将两个图形面积加起来便是窗户的面积:4+1.57=5.57(平方米)

答:这个窗户的面积为 5.57平方米。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体验数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半圆面积数学知识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会变形的神奇半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半圆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
有关半圆的几个结论及应用
巧用面积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