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12-06 05:56马燕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马燕婷

摘 要:近来,网络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改变着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相关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综述、网络调研和采访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行为。本文从社会、网络媒介、学校三个维度来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正在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改变着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当前 ,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一定的优势,已然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方式,目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总体情况较好 ,但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现今很多网络上的言论比较感性化、情绪化,不够理智,而其中多数用户是 90后的年轻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即不够关注主流媒体,而对一些网络上的非主流内容比较感兴趣,而现今的网络环境不够清朗,各种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故意煽动、一些所谓的大 V的偏激想法,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判断,并可能导致一些非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 ,影响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网络调研和采访等方法,通过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即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合法途径影响政府或学校等官方机构的决策或公共管理的活动。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能提高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但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上的政治参与中,多方势力的角逐下,有一些有所企图的境内外敌对势力试图煽动大学生的激进情绪,而学生思想相对单纯,容易轻信网络“流言”,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同时阻碍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开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般情况下,涉及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如宿舍硬件设施)、学习(如课程设置的问题、教学安排的变动)等切实关系大学生生活的事件,容易引起较大的关注,同时现今的大学生也会越来越关注家乡或者所在学校当地,甚至国家的一些突发事件。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非理性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仍需要适当引导,需要在从社会、网络媒介、学校三个维度从网络整治、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上进行引导,使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政治话题。

社会层面:加大力度整顿网络

由于网络的存在,现在的大学不再是封闭的小社会,而是一个完整的与外界交流紧密的空间,很多网络思潮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大学、现今的互联网,很多发声的主体都是一些三低人群,整个网络不够清朗,因此,需要从社会层面,加大力度,从各行各业的角度不断整顿网络风气,促使网络环境在一种和谐与较量

的平衡中不断发展。

网络媒介:做大做强主流网络阵地

以校园为例,需要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包括同时做好官方网站和学生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包括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保证官方网站的权威性和学生信息门户网站的亲“民”性,引导舆论导向。同时培养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和学生组成一支专业队伍,维护网站的日常运营,同时关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此同时,不断吸纳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及学生意见领袖的加入,创建名师博客,鼓励学生发布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不断吸引师生共同聚拢在信息门户网站中。

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师生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

教师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包括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首先要做到的是以身作则,从敢于在网络上发声、向善于在网络上发声转变,不断地用浸润式的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现在的 95后大学生不喜欢单一的话语体系,所以需要培养一支网络思政队伍,培养这支队伍提高网络敏锐度,不断学习使用网络话语体系与学生在网络进行沟通,并在网络上用多样化的话语体系润物细无声地传播正能量,不断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同时也聚拢年轻人。同时,需要有意识地多多通过 QQ、易班、微信、微博等方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加入网上的学生群、创建群邀请学生加入等方式贴近学生,并经常发布一些与学生相关的新生适应、自我管理、成功励志等文章,做好日常的服务与教育,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为网络思政工作打下基础。

四、结语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需要加大力度整顿网络,从网络媒介来看,需要做大做强主流网络阵地,从学校层面来看,充分发挥师生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将有序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3):10-11.

[2]郝廷娜.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毛雪华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中山大学.2010.

[4]邢建华.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3):9-1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