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上的柳氏民居

2016-12-14 19:56闫海育
安徽文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柳家兴村柳氏

闫海育

风从故乡来。柳氏民居在因旅游者的目光关注而成名之时,我已经离开了故乡。后来即使回去,基本上都没有旅游的时间与心情,也就一次次错失了走进柳氏民居的机缘。多年之后回沁水探望父亲的一个雨后的上午,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叩开了柳氏民居的门扉。

关于柳氏民居,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清朝时,阳城县一个唱戏的武生叫小绪,会翻跟头,功夫了得。他听说邻县沁水的西文兴村收藏着一顶凤冠,就有些耳热心动。戏台上他见过假的凤冠,如果将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都换成真的,那他小绪这辈子岂不衣食无忧,摇身一变就过上了富人的生活?心动不如行动,小绪带上干粮,混进村子,躲在司马第的九层斗拱之上仔细观察了七天,对院内的各种机关了然于胸之后才敢动手,也算是将功夫下到了家。偷是偷出去了,如何出手却成了新的难题。沁水的当铺,他没敢进,怕有柳家的眼线;阳城的当铺,还不敢进,他觉得凭柳家的势力,一定能将眼线延伸到这里;一直走到山西与河南交界的地带,他太急于将盗得的宝物变现,就随意走进一家当铺,让柜台上的伙计叫来掌柜议价。掌柜请小绪拿出凤冠一看,然后吩咐伙计好吃好喝侍候着,说是此等宝贝,价格昂贵,需请东家定夺才可。此时的小绪已经完全放松了警惕,没觉察出这是掌柜的缓兵之计,更没想到这家当铺的东家竟然就是沁水的柳家,费了好几天牛劲才偷出来的凤冠,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又给人家送回去了。

对于柳氏民居最大的争议,就是这里到底是不是柳宗元后裔的居住地,或者更明白一点就是说这个村子人们的祖先到底是不是柳宗元。

一种说法是柳氏家族与薛氏、裴氏同为河东三大望族,安史之乱时,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在为了避免家族被叛军滥杀,紧急从长安赶回虞乡,送母亲等人隐身于王屋山中避难,时间长达七年。王屋山中应该有一片柳家祖传的封地或家业。唐宪宗登基后,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他很担心自己加贬之后就是杀头,唯恐祸及家族,赶紧密传家书,让族人避入山中。事情结果虽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但在永州任职十年返回京师之后不久,柳宗元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并于四年之后卒于柳州任所。可见当时朝廷以及他的政敌们,并没有“饶恕”他的意思。从此,柳氏后人隐姓埋名,没入尘埃。一直到了明代,柳宗元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氏家族才重现江湖。据其族谱记载,唐朝末年,亦即柳宗元让族人迁徙那次,柳氏先迁至翼城,明朝初年又迁往沁水,之后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族谱中称:“唐末世祖,永州司马,贬叹格训,以照贤孙”,永州司马即为柳宗元。格训的主要内容为:“中条道中,皇恩食邑,五谷为生,耒读为本,忠恕廉洁,忧国忧民,弃府始徙,盛名勿扬”,此训不仅指明迁徙之所位于中条山中,这里原本就是柳家的封地,可以在那里以五谷为生,而且要求后代如先辈那样忠恕廉洁,忧国忧民,但切记不可远传盛名,以免招来新的祸害。西文兴村地处历山脚下,正是中条、王屋二山的接壤处,与柳氏家族的两次迁徙相印证。由此认定西文兴村的柳氏就是柳宗元的后裔。

另一种说法则探考柳宗元虽然祖籍河东,但出生于长安万年,病逝柳州之后,与其父母及其正配妻子杨氏一起归葬于长安万年的祖坟,并没有将河东作为自己的故乡。柳宗元死后,两儿两女分别由其生前好友刘禹锡、韩愈、卢遵、崔群抚养,不会送至中条山中环境困苦之地。据韩愈所写《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的大儿子叫周六,时年四岁;小儿子叫周七,当时尚未出生;两个女儿年龄都还小,但没有记下名字。并考证周六、周七的后裔最终迁居于江苏江阴的戴君桥村,两个女儿因无名而无考。因此认为西文兴村的柳氏虽然出于河东,却与柳宗元无关,只是柳氏大家族其中的一支。

西文兴村的柳氏始祖叫柳琛,明朝永乐四年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为了完成祖辈遗愿,从原居所翼城南关翻山越岭,深入历山选址建宅,始建西代兴村,后称西文兴村。两年后,柳琛重入仕途,司职翰林,打破了柳氏宗族五百余年默无所闻的沉寂。其孙柳■,庚子科进士,因诗文出众受到明宪宗宠爱而获“行邀天宠”之匾,嘉靖二十三年辞世于京城之后,钦差提督、巡按山西监察御史等人曾在沁水知县陪同下,亲临西文兴村,奉旨修造“丹桂传芳”石牌坊。牌坊一般分为功德牌坊、贞节牌坊、家族牌坊三种,这座牌坊归类于家族牌坊,村里人叫成贤牌坊,意在标榜科举成就,以示光宗耀祖。柳■的孙子柳大武为壬辰科武状元,皇封武德骑射,任京城总督,率兵出城抗击鞑靼时,因严崇当权不发助战,最终寡不敌众授首疆场,时年四十五岁。其弟柳大夏医术高明,被赐进士出身,进京任医学训科;其子柳遇春研究易经,被保举为丙午科进士,后曾任山东宁海知州和陕西同州知州。柳大武战死后,嘉靖二十九年,皇帝又一次下旨在西文兴村修造了以柳遇春为名的“青云接武”石牌坊。这两座石牌坊至今仍并立村中,成为柳家传世的荣耀。柳氏家族的这一次兴盛长达二百余年,连续六代,七人为官。至明末,随着改朝换代的战乱,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柳家才又一次陷入家道衰落。

历史更迭至清朝乾隆年间,世居西文兴村的柳氏又开始出现光耀门庭的祥瑞。先是柳琛的第十二世孙柳春芳经营盐业和当铺生意,富甲一方。嘉庆初年,柳春芳不仅为朝廷军务捐出大笔军饷,而且开仓放粮赈济了周边六个村的灾民,为了嘉奖他的义举,皇帝先封他为都司,又封为正四品昭武督尉。就连他的爷爷柳学周、父亲柳月桂也被封赠为昭武督尉。后是柳春芳的孙子柳琳高中状元,官至正二品侯爵。又一次官赠祖上,爷爷柳春芳、父亲柳茂中均被封为中宪大夫。这是西文兴村柳氏家族的第二次兴盛,因商而富,因富而官,成就了柳氏民居又一轮大规模的翻新与扩建。据说,当时柳府共有十三座院落,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现在仅剩下六七处可供观瞻。柳府当年之富,还可从柳府的家训中管见一斑:“京归吾府,勿宿异姓”,本意是训导子孙出门需谨慎,但以当时的道路状况及交通工具而言,从京城回到村中,迢迢之旅,均能在一日之内找见自己家的商铺或驿所,需要有多么广阔的势力范围?

文首述及的偷盗宝物的传说,应该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柳家所藏宝物,不仅有贵重的凤冠,还有一柄皇帝御赐的攸昭宝剑,专门存放在“堂构攸昭”院内房间的砖墙夹壁里。小绪此番来偷凤冠,虽然自恃身怀绝技,但也深知藏宝之处必有天罗地陷、重重机关,防范甚为严密,所以在耐心藏身察看了七天之后,方才得手脱身。仅以“河东世泽”的院门为例,门板背面共设十二道门栓,六硬六软,而且硬栓之中又有一道明暗栓、一道暗暗栓,若无内线指点,外人根本无法拨动任何一道门栓,所谓进得来、出不去。小绪藏身的“司马第”九层斗拱也很有创意,一般民间门龛最高为七层,皇宫建筑才有九层,但柳府巧妙地在九层斗拱之间增设了一道横栏,形成栏上六层、栏下三层,既不违规,显示了家族的地位,又使三、六、九数字并存,更富吉祥。门前石鼓上嬉戏的小狮,口中含有绳索,一种说法取“绳”的谐音“神”,意为神狮镇宅;另一种说法则取“索”的谐音“锁”,取意锁住嘴巴,守住秘密,家里的事情不能向外乱说,以免招来祸害。一语双关,也有可能。

柳家人对石狮子有一种特殊的钟爱。有人细数,村中现存石狮共102个。最有价值的要数两座石牌坊下蹲守的八尊石狮。梁思成在考察山西古建筑时,曾经收获一册将人生分为十二个阶段,以十二只造型与表情各异的狮子形象来表达训诫的教化狮手绘本,但苦苦追寻实物,终未圆梦。柳氏民居现存的这八尊明代教化狮,国内仅有,恰恰表示了古代知识分子从求学到入仕的八段人生历程。但手绘本中的另外四尊石狮存于何处,是否已被战乱或灾难损毁?至今还无从得知。

我们从“丹桂传芳”牌坊下看起,第一尊石狮叫“满腹经纶狮”,肚子下空悬着一个圆球,意指有了学识,但尾巴上翘,寓意自命清高,为了防止它口无遮拦,乱出狂言,就用绳子拴住嘴巴,告诫刚读了点诗书的年轻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该说的话不能乱说;第二尊叫“克己复礼狮”,尾巴贴在身上,已经懂得夹起尾巴做人,要多听长辈劝教,安分守己,低调处事;第三尊叫“胸有城府狮”,肚子下的圆球变大了,脚下还踩着一只小狮子,意指内心志向远大,生活怡然自得;第四尊叫“出人头地狮”,小狮子已从脚下脱出,寓意长辈不再庇护子孙,子孙们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再走到“青云接武”牌坊下,第一尊石狮叫“金榜题名狮”,胸佩红花,神情喜悦,恰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二尊叫“泰山相助狮”,狮身紧靠在牌坊石柱上,寓意进入官场,寻找到靠山;第三尊叫“宦海沉浮狮”,基座上雕刻出几道波纹,寓意波涛汹涌,官位还不稳固,尚需继续努力;第四尊叫“功成名就狮”,狮子前腿直立,身子上仰,但面部表情已显沧桑。狮写人生,活灵活现,不仅融合了伦理世俗,而且宣扬了家风门望,堪为柳氏民居之瑰宝。

柳氏民居依托北山筑于高台之上,东、南两面皆从谷底筑起高墙,因此进入村子必经过一道大坡,按村口耸立的魁星楼、文昌阁、关帝庙等处石刻文字所示,东有三台左抱,西有九冈右环,南可眺行屋拱翠,北可望鹿台挺秀,故整个村子有“环山居”之称。

就这样,柳氏民居在众山环抱之中,从明清两代传承下来,外界却鲜有人知,是否因为他们一直在恪守“盛名勿扬”的祖训?柳家虽然为官为商,但与当地官员很少交往,结交的多是朱熹、文徵明、王阳明、吴道子、荆浩等文人墨客,为后世留下了四十余通古代名人书画碑,这或许可以表明一个家族的价值取向,正如西文兴的村名。

回过头来,我们再去看那些关于住在柳氏民居里的柳家人是否真的柳宗元后代的争论,有必要吗?隐居山中,原本图的就是一种安静。六百多年了,柳氏民居并非虚幻地存活在云里雾里。生命中能有那么多精彩,无论它的主人是谁,活着就是硬道理。

责任编辑 何冰凌

猜你喜欢
柳家兴村柳氏
江苏东海:开办“富民兴村贷”助力乡村振兴
“柳家”是哪家
乡村振兴的“兴村”之路
——崇明区新村乡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发布首批50名省级兴村(治社)名师名单,引导村社干部
——对着学 照着做 比着干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新安江模型在柳家屯站的应用
试析戏曲《狮吼记》中的柳氏形象
跪出来的情趣
影坛柳氏家族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