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6-12-17 05:30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381200葛久通
新农村(浙江) 2016年4期
关键词:黄岩区黄岩沙滩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381200)葛久通



黄岩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381200)葛久通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试点开始,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开展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完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的建设,特别是屿头乡沙滩村的规划建设成效明显。本文以屿头乡沙滩村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1.主要做法

(1)校地合作,开启规划研究新篇章 2013年,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沙滩村。几年来,同济大学结合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研究生学位论文、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率领师生入驻该村,开展了深入的调研。研究认为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应重视乡村地理地貌环境,因地制宜,采用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技术,改善并提升广大村民的民生利益,而且还要更为全面深入地考虑农村发展自身的“造血机能”和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发展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项实践在国外引起了反响,2014年“中德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联合研究中心”也落户该村。

(2)永续利用,实现家园有机式更新 沙滩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并非简易地改造,而是着力推动家园的有机更新,坚持整体性保护与永续化利用并重,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前提下,积极利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集体建筑和用地。目前,该村已把废弃的兽医站、原乡公所、破旧民居等20余处场所,改造成旅游集散中心、民宿、茶亭、酒坊等服务设施,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3)文化注入,延续乡村文明“基因” 充分挖掘沙滩村蕴藏的文化内涵,结合太尉殿,恢复柔川书院,引进著名老中医,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形成“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中医养生文化—农耕文化”五大文化集聚区。例如,规划将原有坑塘水面扩大,取名“太极潭”,与太尉殿的道教文化相联系,保留周边古树名木,修建凉亭步道,成为沙滩村公共绿地,形成沙滩村太尉殿片区的入口节点,以最大化保持村落风情韵味,又使村落焕发新的活力。

(4)产业发展,保持村庄持久生命力 沙滩村在推进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立了“农民电商服务中心”,并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将水果种植等传统农业与服务、民宿、餐饮等休闲旅游产业相结合,新建生态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特色客栈,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转变,实现一二三产大融合,使村民大步走向了致富之路,年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几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万元。

2.主要成效

(1)突破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空白”困境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但是,区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非法定规划,缺乏规划的权威性和适应性,用于约束和指导美丽乡村建设,还有很多的不足。黄岩区以沙滩为试点,开展了系列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规律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把美丽乡村建设理论归纳为三个“三”,即:适合环境、适用技术、适宜人居的“三适原则”,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环境的“三位一体”,以及乡域、村域和村庄建设的“三个层面”。

(2)突破美丽乡村建设“盆景样板”困境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只依赖于“天生丽质”的村庄,不应只是“盆景式”的样板工程,否则既不可持续,更无法复制推广。沙滩村的实践,既为平原河网地区的普通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经验,又为受饮用水源保护区限制的村庄,在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黄岩区提出“不多占一点资源、不产生一点污染”的理念,充分实践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理念,利用村落原有的农具、瓦片、器皿等生产生活素材和花草、树木等环境资源,通过建筑立面改造、内部修固和景观环境布置等环节,因地制宜地对废弃建筑和用地实施有机更新,并充分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立体绿化、中水回用等技术。

(3)突破美丽乡村建设“重外轻内” 困境 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许多美丽乡村建设缺乏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的结合,可持续性发展不够足,农民就近就业机会较少。黄岩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注重“内外兼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等特色产业。同时,通过建筑修复,将凝聚于建筑中的乡村文明基因进行“流转”“活化”,促进乡村文化普及,促进自发性的保护活动,重建人们对亲情、乡情与场所的联系,真正“记得住乡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物质空间环境“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3.下阶段建设思路

(1)进一步强化“理”的探索 黄岩区美丽乡村建设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规律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被同济大学作为教材案例使用,并引起了四川、贵州等地以及德国、瑞典等西欧国家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016年,黄岩将继续承办“中德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为乡村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升提供支持,进一步展示黄岩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范例。

(2)进一步形成“景”的打造特色 按照“一轴三块,三位一体”的思路,以82省道精品线路为主轴,发展澄江街道(观光农业示范区)—头陀镇(特色农业示范区)—北洋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黄岩中部大农业”,打造屿头乡(美丽乡村风景区)—宁溪镇(美丽乡村风情带)的“黄岩西部大景区”,启动院桥镇(水乡湿地保育区)—沙埠镇(绿色小镇休闲区)—茅畲乡(山乡生态涵养区)的“黄岩南片大休闲”建设,推动当生态环境、产业经济、传统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最终构建一个“区块精品建设、沿线绿化提升、文化活态再生、产业高度融合”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本。

(3)进一步形成“业”的发展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要秉承“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把产业富民和美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突破点,大力挖掘西部山区的旅游资源,把西部山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自然区。要打响生态品牌,发展山地无公害蔬菜、有机瓜果等效益农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4)进一步形成“居”的建筑风格 黄岩乡村农房建设要着力形成“白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浙派民居风貌整体格局。目前,黄岩正积极探索《黄岩村庄建设风貌控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划农居村庄设计总体建筑风貌,推动村庄形态、色彩、风格等方面周边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近年来,黄岩还与高校合作,开展了乡村建筑绿色技术改造等方面适用技术遴选和标准选定。

(5)进一步强化“人”的塑立 黄岩将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培训等方式,引导村民思想解放,培育规划、经营村庄的理念,挖掘被忽视、闲置的资源潜力,把资源特色充分激活,采取自主开发、合作经营等模式,经营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同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目前正在试点推行的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工作,养成良好的保洁习惯,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自觉开展垃圾分类,自觉摈弃不良卫生陋习,夯实农村环境整治的底层基础。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本栏编辑:张 竹 叶 潮)

猜你喜欢
黄岩区黄岩沙滩
朵云书院黄岩店
沙滩浴的正确打开方式
台州市黄岩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黄岩
黄岩区关工委 发放春季助学款
沙滩
黄岩富山佛手瓜及其栽培技术
沙滩
2016年春黄岩区柑橘冻害调查
沙滩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