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6-12-22 12:34贾小银
新一代 2016年17期
关键词:现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贾小银

摘 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积淀人文的文化底蕴,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让他们受用终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

(一)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运用恰当,将有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几分钟后,教师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而真正展示讨论结果的也往往只是少数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同学则作“看客”或“听客”。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

(二)以讲代阅读,喧宾夺主。很多教师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

(三)以练代阅读,本末倒置。阅读题本来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诊断和测试的手段,现在却演变成了提高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舍弃对文本的阅读,舍弃了学生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阅读训练纯粹成了技术性的训练,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这种训练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原本的趣味与快乐,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

二、对策

面对现状,各方人士都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顾黄初老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他强调语文教育应把视线扩展到校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

(一)用教材教学来代教教材。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也应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对于课文,教师应首先自己去读、去悟、去探究,使要教的课文化为自己的血肉,至少要有自己的理解。挖掘不深,肯定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没有心得,必然导致无法灵活驾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切入点。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尤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取舍和详略的安排,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使自己的教学思路等同于文章的写作思路。要围绕目标,根据需要,顺其自然,恰到好处。

(二)用教师真情来感化学生。所谓感化,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文学意境本身就是促使学生产生这种认同、共鸣的很好的“召唤结构”,但由于这种“召唤结构”蕴蓄在字里行间,文学审美经验不足的学生不易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感染学生。

在课堂中,教师可能是大义凛然的闻一多,也可能是充满悔意的小弗郎士;我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将作品的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然融合。这时无声的铅字就成了有声有形,令人可闻可见的动情音符。

(三)用整体感知来培养能力。有人指出:教师的分析不是解剖刀而是X光。意思是不要用琐碎的分析和贴标签式的教学将课文肢解,问题的设计应有利于整体印象的形成,分析部分不离整体,整体感知要注意突出细节特征。阅读教学一定要体现年龄段的特点,一定要因文而异,一定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摒弃形形色色的“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引导探究、发现,逐渐掌握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用合作学习来组织活动活动。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可以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就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申或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高效的学习。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争论,教师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建构知识、方法,逐渐学会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五)用充裕时间来品读悟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正如诗圣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六)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学好语文主要在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所以老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的积极性最高,乐此不疲。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办墙报、手抄报、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主题班会,配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春天来了去踏青,冬天雪后打雪仗,这些活动的开展,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现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