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春治军爱“花钱”

2017-01-10 02:18程刚
晚报文萃 2016年7期
关键词:戍边边关清廷

程刚

清光绪年间的中法大战中,苏元春是一位著名将领,为抗击法军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协助冯子才取得镇南关大捷,为其军事生涯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法军战败后,退守越南依然对我虎视眈眈,边境一直受其袭扰。朝廷便派苏元春镇守广西边关,此后18年,苏元春一直在这里。

1885年,朝廷为加强战备,特意拨款三万两,要求加固边防设施。半年以后,督办的人来了,要检查这里到底加固了哪些国防设施,购置了什么武器装备。可检查发现,这笔钱确实花了,但苏元春根本没把这笔钱用在朝廷旨意要求上,那到底花在了哪呢?督察员便开始着手调查,后来发现,苏元春所有大营都有几排建得非常漂亮的营房,房间内生活设施齐全,大营里营房足够,可为什么还要新建房屋呢?

这里会不会有问题呢?没过多久,督察员便查出了原因。原来,这是苏元春力主用朝廷拨款修建的家属院,自从他负责边关军务后,他便动员各级将领把家属移到边疆来,并为他们修建了漂亮的住房,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戍边的将士能够安心戍边,另外,大批家属来到这里以后,由于流动人口增多,也会促进经济发展。可督办依然责问苏元春为什么没有把这笔钱用在加固边防设施上,苏元春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只给三万两,只够买几门炮,你让我怎么加固设施,怎么购置武器。一句话,说得这位督办瞬间哑口无言。

1886年,苏元春再次上奏请示拨款,说要加固边塞,可清廷没有重视,只是象征性地拔了一点,苏元春此后又多次上奏,可最终再没钱批下来。虽然没有拨款,但两年后,广西边防却在苏元春的主导下,开始了一个浩大的工程,其借助山地险要之势,在边境线上修建工事。一条险要的防守线上,修建了130座炮台,而且进口了19世纪最先进的大炮——德国克虏伯制造的120毫米口径的大开花巨炮,可以轰击从各个方向来犯的敌人。如此浩大的工程和庞大的武器采购,花费人力、财力、物力是巨大的,苏元春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朝廷又派人来查,可刚到这不久,督办便灰溜溜地回去了。原来,为了把这项工程搞下去,苏元春殚虑经营,不遗余力,他带头捐银,并采取边军施工,就地取材,捐俸节支等办法,一点一点地推进,直到15年以后,这个浩大的工程才完工,为此,花费了白银数十万两。

这一年,苏元春上报工程完工,原以为朝廷会表奖他,可朝廷的批示却很冷漠,说这个工程干了15年,实属不易,但以后应注意实用,购置的大炮130门,可15年来未发一炮,这个工程是不是适用呢?

苏元春接到这个批示后,气得病了几个月,可他面对腐败且风雨飘摇的清廷真是一点办法没有。他真想告诉清廷,他经略边关15年,的确没发一发炮弹,边境无战事,可那是因为防御工程固若金汤,延绵30余里的炮台群,如同是铸在西南边境的一道“长城”,使法国侵略者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因为官兵思想极其稳定,在边关的生活条件十分好,官兵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啊!

苏元春最终还是因为“克扣军饷,纵兵殃民”而被弹劾,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悲剧。

(海子摘自《百家讲坛蓝版》2016年第3期,图/飞天)

猜你喜欢
戍边边关清廷
边关月组诗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卫国戍边英雄家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谪戍边疆的林则徐
绥芬河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