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01-19 15:20顾卫清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责任教育核心要素高中数学

顾卫清

摘 要: 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做好做优做实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如何将责任教育有效发挥,充分服务于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是需要研究的课题。作者鉴于此简要论述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 责任教育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要素

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做好做优做实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进入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和推进,以培养高度责任精神和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学指出责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主体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责任意识为宗旨,引导和培养学生群体高尚品质和优秀人格的教育教学理念。《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指出,责任教育根据其愿景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核心要义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树立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先进观念,形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与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一致。鉴于此,我简要论述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责任意识培育中,增强主动学习情感

责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和培育学习对象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责任心,使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主动向他人学习并对他人负责。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和科学施教,更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能动情感进入其中,展现主体地位和风采。在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系统工程中,能动、自觉的学习情感培养是重要内容。积极的学习情感是高中生课堂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现。因此,在责任教育进程中,教师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切实增强高中生自觉、主动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场景的布置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充分点燃他们的内在能动意识,提振他们的主动积极情感,让高中生将学好数学作为内在自觉行为,有效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某冶炼厂为节省采购经费,根据新工艺采购金属矿产原料”教学场景呈现给高中生,让高中生在视觉、听觉及认知上受到“冲击”,深度感知数学学科的现实特征和深远意义,一方面切实增强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使自觉学习内化为自主行动。另一方面充分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挖掘出高中生深入学习、探析的内生潜能,自觉担负起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责任和要求。

二、在责任行为教育中,锤炼勇于探究素养

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具体行为和实际行动予以展现。不少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求进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疑惑、困难等险阻,经常表现出“畏惧心理”,缩手缩脚,不敢、不想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导致数学学习活动戛然而止、无功而返。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未能树立勇于探究、勇于克难的素养。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纲要中,将培养高中生勇于探究、克难求进等素养作为学习情操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责任教育进程中将责任行为教育与勇于探究素养合二为一、有机整合、同步发力,利用数学学科问题案例及数学实验等资源组织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实践、探究、选择和推导等操作思维活动,有序引导高中生进行解题或验证的操作实践、评判反思、调控学习等,从而逐步培养高中生责任行为,以此获得探究实践的时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有效解决数学难题的技能和信心,锤炼和提升勇于探究的数学素养。

问题:已知有一个函数解析式为f(x)=2 cosxsin(x+ )。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的对称轴方程;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题任务和要求,以此增强高中生完成解题任务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高中生通过自主解题及合作探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问题解析活动,高中生在探求解析过程中产生“如何获得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单调性”认知解析的“疑惑”。教师向高中生指出:“要运用转化思想,借助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探知”。此时高中生经过深刻思考和综合研析,得到解题过程为:“要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对称轴方程,可以通过问题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图像的对称性等求得;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特征求出。”教师进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及图像的对称性等内容,运用转化思想是关键。”高中生在亲自参与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及时调整思路等责任行为下,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路径,进一步积淀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探究实践信念。

三、在责任能力教育中,培树尽职履责情怀

能力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思想保障,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技能作为方法指导。责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履行和完成责任、任务、活动的本领,它是责任意识得到深化、学习情感得以深厚、责任行为得到落实的关键。责任能力应体现在学习实践进程中,应展现在尽职履责实践活动中。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完成自己的学业尽到学好数学的职责。而这些是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培树学生主体履职尽责良好品质时,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开展探索性验证、集体性合作、探究性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意在强化责任能力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此培养高中生对自己学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的品质。

总之,学科教学之中责任教育的实施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教师应巧借责任教育这一新型理念,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挖掘先进教学理念,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及生成机制梳理,有效施教,促进高中生掌握丰富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数学技能、生成良好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1]王桂兵.如何把责任教育有效贯穿在数学课堂中[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1(07).

[2]徐学军.数学课堂中应该注重渗透数学素养的养成[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6).

猜你喜欢
责任教育核心要素高中数学
特色彰显 品在其中
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中传媒应用实践和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怎样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界定恐怖主义的四个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