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社区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

2017-01-29 16:49杭州交通经济广播电台
浙江档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生居民档案管理

胡 虹/杭州交通经济广播电台

新时期,社区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政府通过社区进行社会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基层政权建设和党的领导。档案和档案工作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强社区档案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社区治理和百姓生活,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笔者重点以杭州市相关社区为例谈点思考。

1 社区档案管理基本情况

近期,国家档案局与民政部对浙江省城市社区档案工作进行了调研。一方面,调研报告显示杭州市主城区的部分社区制定了社区档案管理制度,其工作较为规范。如,杭州市小营巷社区建立了社区管理系统,利用系统记录社区日常工作,记录内容涉及党建、城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自治、民生服务、特色工作等。社区主任对记录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后归档;部分社区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实行电子“单套制”归档,对涉及民生文件材料则实行电子和纸质“双套制”保存。

另一方面,不少社区档案管理不尽如人意。其一,社区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不少社区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档案意识淡薄,错误地认为社区档案只是琐碎的工作记录,档案管理可有可无;或认为开展档案管理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工作检查,检查之前临阵突击就好。其二,技术标准不规范,导致数据重复录入,社区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同一类数据不能在不同数据库间转换,为此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将基本相同的内容重复录入,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此外,档案信息缺乏共享机制,无法实现共享。其三,档案结构不合理,内容多为上级公文、社区内部管理信息等,而反映社区内部人文关怀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缺失,现有档案中的涉民档案在提升社区居民文化归属感上也难有作为。

2 如何加强社区档案管理

一要夯实档案工作基础。社区档案工作要在服务民生、促进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社区各项重大活动中有所作为,关键是要有扎实的工作基础。为此,一方面要注重收集各类民生档案,包括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残疾人档案、社会保障档案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社区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并提升服务能力,抓住社区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型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

二要利用档案提高居民的文化归属感。文化认同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形成这种认同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共有的历史记忆,对于社区居民而言,这些历史记忆的回溯和提升,离不开社区档案资料的积淀与展示。实践中,不乏利用档案资料展现社区历史文化、共同记忆,形成社区认同感,提高居民文化归属感的案例。以小营巷社区为例,该社区完整保留了反映社区重大活动的档案,包括毛泽东等多位中央领导、几任浙江省委书记视察小营巷时的照片和相关资料,该社区多次面向社区居民举办档案展览,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荣誉感和整个社区的凝聚力。

三要提升档案服务民生的能力。社区要加强涉民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涉民档案为居民提供服务。如,小营巷社区居民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为更好地服务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以及残疾老人,社区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和残疾人档案,根据档案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并确定服务等级,社区医务室的医护人员可通过调阅健康档案掌握老人的身体情况。社区还与档案馆联系,获取馆藏民生档案查阅指南等资料提供给居民,为居民查阅民生档案提供便利。

四要提升档案服务社区治理的能力。以石家庄市新华社区为例,该社区建立的居民档案,包括基本情况、优良记录、不良记录三部分,如果居民积极服务社区经济、教育、文化、治安、环保等事业并作出突出贡献,其事迹录为优良记录;如居民偷税漏税、制假售假、恶意拖欠债务或拒交公用事业费、损坏公共设施、扰乱公共秩序,其行为就会录为不良记录。该社区利用档案,助力社区治理工作,规范居民行为、提高居民荣誉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民生居民档案管理
石器时代的居民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