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2017-01-30 10:43郭宗莹
北方音乐 2017年17期
关键词:音画尼诺夫拉赫玛

郭宗莹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郭宗莹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本文主要对20世纪优秀的俄国作曲家赫玛尼诺夫的名曲《音画练习曲》在研究技巧及艺术意义上展开讨论。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为钢琴爱好者提供帮助。

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钢琴演奏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1873年4月1日,与1943年3月28日去世。拉赫玛尼诺夫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音画练习曲》是拉赫玛尼诺夫为了表现出钢琴技巧和绘画表现而创作的曲目,从OP.33的9首作曲到OP.39的9首,总计一共十八首。这套作品是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巅峰时期创作的,是十分能体现赫玛尼诺夫个人风采的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每一首都能解决一个钢琴的技术问题,本篇文章主要讨论OP.33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分析。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作曲风格和《音画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拉赫玛尼诺夫一共写了两套《音画练习曲》。第一套,作品33,作为一个整体的构思,1911年8月拉赫玛尼诺夫作于他的伊凡诺夫卡的家中。1911年12月13日由他本人首演,1914年8月出版。《音画练习曲》作品33中,只有6首是根据出版排号出版的。第四首a小调在这部作品中抽出,进行了修改,后来成为了作品39中的第六首。我们现在所知的第三首和第五首都在作曲家逝世后出版。这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作曲家没有将后来的这两首构思进入此部作品的意图。最终版本是《音画练习曲》作品33,一共8首。作品的标题“音画练习曲”是由作曲家本人“首创”的,但这种体裁不止他创作过,李斯特在《超技练习曲》中作为一个先行者起了示范的作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每一首都是解决一个钢琴的技术问题。

在钢琴演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毫无疑问是十分出色的。其作品风格多变,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没有不好的李斯特,只有不好的钢琴家”。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像霍夫曼和霍洛维茨那样故意“过分”地丰富和加重音色。他用一种平滑的节奏来演奏,从来不过快,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例外,比如肖邦诙谐曲NO.3录音中风驰电掣的八度音。他没有试图用夸张的动态和感情流露,亦或用快速的节奏和极重的音量去打动听众。他的演绎富有感情但从不感情用事。他以敏锐、庄重、自然的演绎和完美的技术控制来征服他的听众。

二、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上,对于速度的标记十分明显,每一首曲子都有这多变的速度。拉赫玛尼诺夫根据不同的性格和色彩决定了不同的要求。这种在情绪上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圆满音乐形象,让感情更丰满。拉赫玛尼诺夫在每一首的练习曲上都设定了固定的节奏型,每一种节奏型又恰恰对应了这首练习曲的性格特点。这种对于节奏着重的烘托反映了情绪的紧张,需要演奏者的节奏较好。最后在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当中,拉赫玛尼诺夫对于“钟声”格外青睐,这与他当时的文化背景相关。钟在欧洲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场合和根据不同的心情对于敲击的声音感受体系已经十分成熟。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乐谱的多层次也是特点之一,可以从乐谱中看出高音结构一般比较精巧和细致,而主题旋律上,会装饰上许多密集的织体帮助音乐达到高潮,这种多层次结构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的一大特点。每一个乐章都是由简至繁,却又在整体上达到了平衡,符合审美标准,并且从头到尾都旋律情况而有生机,让人感觉仿佛一幅画卷就在面前。

因而在演奏方面,首先应该注意节拍和重音的处理需要着重的描写和细腻处理,其次在变化节拍时,应该注意正确的间隔,保持一定的爆发力。最后要运用想象力将隐藏在织体中的主旋律表达出来,同时表达多个声部的旋律,做好连音与断音的巧妙结合。

三、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艺术特点

在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当中,每一首曲子都是建立在具体的外界形象上的,是拉赫玛尼诺夫为了抒发自己感情而创作,使用了许多区别于其他练习曲的技法。在艺术上有以下几种特点。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标题性。从整个作品集的标题上看,整个作品集都没有选择具体的文字命名,而是选择了作品号命名。这就使得人们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描述,更加深入、灵活的去思考整个作品集的内涵思想和暗示。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画面性。《音画练习曲》作为一个整部作品的总标题,并不单指某首曲子,而更注重创造一种朦胧的美感,这就让音乐本身造就了另一番潜在的意蕴。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独创性,强烈对比性以及小调式的普遍使用。

四、总结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是极能反应拉赫玛尼诺夫本人创作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完美地表达出了让“音画”和“作曲”合而为一的境界。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让钢琴演奏者对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更加了解,提供帮助。

[1]潘静.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作品33的演奏技法与教学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刘琼.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9 No.4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法探讨[J].大众文艺,2010(13):103-104.

[3]王燮弘.艺术性与技术性—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9》的创作与演绎[D].上海音乐学院,2014.

[4]兰洁.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之3的艺术风格与演奏[D].山西大学,2015.

J624

A

猜你喜欢
音画尼诺夫拉赫玛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传奇女飞行员“逃美”激怒阿富汗
抗战音画
探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