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广场舞文化建设

2017-02-05 14:30龚洁薇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

龚洁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新阶段,人们在求知、求乐、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广场舞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追捧,脱颖而出。广场舞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转型的独特产物,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景观。本文对广场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场舞文化的主题思想,确定了广场舞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广场舞文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38-03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增强,随处可见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其中广场舞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追捧,简单明了的节奏、浓郁的生活气息、明快的生活风格,直接反应了当下广大群众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文化观,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最亮眼的一道风景。

一、概念界定

(一)广场舞

广场舞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的,在广场上进行的,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的,以集体舞、集体操为主体的有氧健身活动。广场舞以艺术方向为拓展,为群众锻炼做铺垫。广场舞是舞蹈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广场舞是群众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上自发进行的舞蹈;以开放的形式,以歌舞的类型呈现出来,具有自娱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以及大众化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是一种集有氧操与舞蹈为一体的集体项目,在宽敞场地开展的群众性有氧活动。①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集中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实现的现实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②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指导广场舞建设的意义

广场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的广场文化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广场舞来自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人民群众是其创造者、表演者和欣赏者,广场舞是广场文化的缩影和代表,是当前舞蹈艺术中较为活跃的一种舞种,是被广大群众接受的、能够在广场上进行的、开放的,使人心情愉悦,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具有健康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

(一)指引广场舞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上述提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战略需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目标指引的地位,在实践中具有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有力维护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绳,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③

广场舞作为一项深受群众喜爱,深受群众追捧的活动,在文化建设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引领社会风尚为重要使命,将追求“真、善、美”作为广场舞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把实现“中国梦”作为时代主题,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为人民群众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广大人们群众需要文艺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民族灵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

(二)奠定了广场舞文化的主题思想

随着广场舞文化迅速的兴起与发展,广场舞已经深入到广大群众生活中。夜幕降临,茶余饭后,公园广场上歌舞升平,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是其乐融融,乐在其中。由于广场舞的各种舞蹈类型不同,各种编创形式不同,以及组织方、编导者、参与群体的不同,广场舞往往容易出现主题混乱的现象。而且,广场舞的艺术表达手法不同,使得旁观者、社会其他群体排斥广场舞、误解广场舞、抵触广场舞,出现不同层面的矛盾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对广场舞主题混乱、矛盾冲突的一种纠正和修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通过什么思想来为广场舞奠定主题,让人们在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弘扬正气,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其精髓所在,使我们明确了广场舞发展的方向,并为广场舞文化建设奠定了精神基础。

(三)确定了广场舞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广场舞的流行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特殊表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场舞上也有所体现。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具体化表示为“三个倡导”,概括性解释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联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理念基础,为公民的实践行为提出了道德规范。广场舞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方向,促使富强、民主、和谐、文明、自由、平等、爱国、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的广场舞文化的形成,逐渐成为广大人们群众共同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形成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场舞文化中实践的途径

广场舞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来源于群众的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广场舞文化活动的迅速兴起,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层面的追求,提升了人文氛围,大大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邻里之间的和谐,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国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场舞文化的主题思想

广场舞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文化景观、文化产物,存在于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中,不仅能增进群众相互之间的了解,沟通和关爱,而且为其融入社会文化生活提供机会,同时也承载着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重任,增进了群众对真、善、美以及对文明、高尚、和谐的追求。确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场舞文化的主体思想,从根本上提升了其文明程度,加强了广场舞的真正意义,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认识。以积极向上、健康和谐作为广场舞的基本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显示出对个人、对生活的追求,对社会主旋律的赞美和弘扬,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广场舞不仅能弘扬地方精神,而且赋予群众文化生活强劲的生命力,催人奋进,产生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从文化活动的角度来看,通过广场舞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群众工作发展的成果,全面培养群众的行为习惯,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与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成为展示地域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从个人行为的角度来看,广场舞的全面参与性以及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实现激励群众、凝聚人心的效果,达到共同激励、共谋发展、实现跨越的目标,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

(二)以广场舞为艺术形式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场舞符合全面健身的理念,同时也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它集健身娱乐、历史文化于一体,以其简单易懂、激情时尚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群体。广场舞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群众,有着极其强大的群众基础,我们应有效通过广场舞的存在和延续,充分调动群众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加工整理、开拓创新的方式,有效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广场舞的本质。通过广场舞,让它与人们群众搭建一个艺术平台,使群众能够参与到各种广场舞活动中,接触各种艺术文化,并充分考虑老百姓本身具有的鲜明特色,考虑到老百姓的自身条件,编创符合老百姓喜爱的优秀作品,编创符合主题的优秀作品,认知各种艺术内涵,加强艺术修养,提升文化艺术水平。

由于广场舞吸引着不同年龄层面,不同职业的群体,因此我们在服务于不同需求的不同人群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艺术形式运用在广场舞活动中,将社会良好风气以艺术手段辐射到群众百姓生活中去,将个人的先进事例以艺术视角弘扬到每一个阶层中去,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实践中。

(三)凝聚价值共识是推动广场舞积极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场舞的主题,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广场舞文艺的灵魂。广场舞的参与者是来自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每一个阶层的群体对事物的认知、判断、认同感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凝聚价值共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推动广场舞积极健康的发展。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乡村社区、革命老区、工矿企业采访创作;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中吸取灵感,多创作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和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只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会推出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创新成果,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为群众鼓与呼。以丰富多样的文艺形式、润物无声的力量,运用各种体裁、题材、形式充分发展,推动观念、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使得不同阶层广大群众接受、理解、凝聚价值共识,运用广场舞的力量,催生精神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的正能量。⑤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如今的广场舞不单单是简单的群众文化,它是全新的表演形式,它是新时期的文化产物,它是以广场文化为载体,通过艺术的手法演绎着群众百姓的精神面貌。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直观地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现状,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广场舞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

注释:

①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

②吴兴富.高校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股的社会正能量[J].哈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3).

③李欣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发展[N].经济日报,2014-02-17(001).

④孙来斌,胡倩倩.“文化强国”视野下的广场舞——关于广场舞流行原因和社会影响之检视[J].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6(7).

⑤刘延东.在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10/24/content_5123732.htm,2016-10-24.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