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艺术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017-02-26 23:19张颖彭友
人间 2016年32期
关键词:创新性

张颖+彭友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艺术活动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是继承和革新的关系问题,我们理解的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两者是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在理解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性和创新性既不搁浅从前,也不分毫不变,在保持优良品质的基础上,创新使艺术发展的源远流长。

关键词:艺术发展;继承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91-01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功的吸纳,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主要的表现有三个方面:

艺术形式的继承。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艺术内容的继承。艺术内容是一种宽泛的概念,既不为艺术所独有也为艺术所特有,是艺术的精髓。艺术首先要继承文化精神遗产,这是艺术具有广泛性的原因,更要继承审美精神的内涵,突出艺术的根本性和独特性。

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把握现实和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创作方法对于艺术的创作来说非常重要。艺术创作方法的形成很漫长,它需要长期艺术探索和艺术实践的积累,还要受到艺术家个人修养的熏陶和艺术传统的影响。因此,艺术创作方法在艺术创作中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一味的继承。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是创作方法创新的继承性。

在中国有个口号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中国推出了洋为中用的芭蕾舞,古为今用的现代京剧,直到今天还有许多观众,但与现代的歌舞相比,显然已开始逐渐退出舞台。历史告诉人们现代的艺术是在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是继承,但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时代的精神,这就是艺术的出新。但并不是说陈旧的艺术就没有生命了,这也是一个继承的问题。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不能被人们接受,就是缺少时代的精神。维也纳的交响乐、意大利的歌剧、古典芭蕾舞之所以被人们接受,是人们深刻理解历史艺术的内涵,这是继承的一个含义。历史还告诉人们艺术的形式总是和它的内容相关联,也与时代精神相关联,否则就会变得没有生命力。

本世纪初出现的电影艺术,到了卓别林的时代,已形成了完美的表演形式,这是早期的好莱坞的艺术。或者后来邓波尔的歌舞,还包括一些西部片都是美国电影的精品,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类型电影,而卓别林和邓波尔的电影仍然是百看不厌。好莱坞已出现了新的流派,好看的电影层出不穷。这是电影的继承与创新。而无论是继承还是出新无不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这是艺术的发展规律。 中国的地方戏剧种类很多,有许多已失传,抢救保护这些剧目很为重要,但决不是所有的剧种都能像京剧一样继承出新,因此把它们的代表作录像十分必要。这是一切的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为了创新,就要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号系统,被成片地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关键在于如何以传统而又时尚的手法,创造出新旧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态(符号)。以上海“新天地”为例,“新天地”位于上海市兴业路黄陂路、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地区,“会址”对面的南地块,设计为不高的现代建筑,其间点缀一些保留的传统建筑,与“会址”相协调。而“会址”所在的北地块,则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对建筑内部则作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其实,在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大都市里,传统的里弄生活形态从来没有死过,“新天地”给予它的只是合理的变化和延续,留给我们的是对于继承与创新的更多的思索与启示。

创新和传统的继承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创新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的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前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更有潜力的去发展,继承性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中的创新才是可取的。现如今,由于历史原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共同的东西多了,区别的东西少了。而在审美观念上,也同樣如此。现在的人基本上形成了西方的审美观念,而撇弃了传统审美观念。在对艺术发展的继承上,多只限于艺术形式。而创新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尺标,是中华文化更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须不可少的,但是少了继承,创新便是无源之水,这便充分的说明了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果将二者分割便难以成功,要即懂得发扬特色,用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成功。总而言之,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创新的目的,其二者辩证统一。

猜你喜欢
创新性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课堂练习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看文化重塑与女性文学的创新性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基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探究
关于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