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脚师也能当企业家

2017-03-06 16:46嘉悦
当代工人 2016年21期
关键词:广东

嘉悦

“史上最难就业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2013年,原因是这一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增加了20%,而就业岗位却减少了15%,就在一群大学生苦于求职无门时,一条“残疾修脚师,10万年薪重出江湖”的新闻显得格外抢眼。

这位修脚师可有着不平凡的过去,他是1995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是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家喻户晓的名人,原人民浴池修脚师戚其范。但是,1998年人民浴池改制后,因为身患残疾,戚其范空有技术,却再没找到工作。

空闲了15年后,重启这位劳模的却是一个80后小伙子——高广东,尽管年龄与这年毕业的大学生们相仿,但是他已经是100多家朋朋修脚连锁店的老板。

第一次见到高广东时,他正在福利院为那里的老人义务修脚。虽然平日都是管理工作,但他修脚的技术仍旧纯熟。一位接受服务的老大妈问他:“孩子,你天天干这个,不觉着脚脏吗?”高广东的回答说:“脚其实最干净的。脚好了,人的身体就会好!”

和高广东一起来慰问老人的还有“朋朋志愿服务队”,他们都是朋朋修脚的一流技师,其中不乏戚其范的亲传弟子。“戚师傅担任企业的技术总监后,除了培育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他把劳模精神,传递给企业里的年轻人。”

3年前,高广东在大连发起了“孝行大连,全城义剪”活动,免费为困难孤老和特殊人群修脚、剪趾甲,并出资鼓励技师们参加。在他的带动下,“孝行大连,全城义剪”活动已经发展为“孝行中国,全国义剪”,成为全国性的公益项目。

重金聘请劳模,又热心回馈社会,在外人眼里,高广东好像是一个不差钱的企业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曾是一个连晚饭都吃不起的穷小子。

高广东的老家在丹东凤城青城子镇姚家沟,初中还没毕业,他就开始进矿山打工。“乡下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当地有矿,就很少有人愿意走出去,学习也没啥用,只要肯出点力气,赚点酒钱是不成问题。”尽管高广东那会儿年纪还小,但是在矿上并不会被特殊对待,百八十来斤的大筐扛在背上,固定用的麻绳只要半个钟头,就能把身上勒出青紫色的印子。

进矿山就是卖苦力,这一点高广东早有准备,但是上班第一天,他就目睹两名矿工被山上掉下的大石头“砸没”了,这一幕触目惊心。

“当时大家都在开工,没有预兆,也没有声响。当有人注意到半山腰的矿石塌方时,已经来不及了。然后两个工友就这么被一米多宽的石头‘拍在了下边。”

等双脚恢复控制之后,高广东踉跄地逃回家里,并决心再也不去那个会吃人的矿山。

“当时就想找个穿得干净点、安全点的工作。”高广东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对于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没有资金的“三无青年”来说,任何希望似乎都是奢望。2002年,高广东从老家来到大连,希望生活能从头开始,但他进城后的第一份工作,却是从“脚”开始的——在一家洗浴中心做足疗工作。

虽然换上了干净的制服,也不用担心悬在头顶的大石头,但是初来乍到,足疗又是个技术活,所以很少有顾客愿意把脚交到他的手上。进城后的高广东日子更窘迫了,一天也接不到一单生意,寄居在朋友家,每天早上花一元吃份豆浆油条,午饭就吃两元的拉面,晚饭为了省钱常常就不吃了。

高广东清晰地记得,那年夏天,他站在广场大屏幕前看韩日世界杯时的场景。其实,他并不喜欢看足球,之所以待在广场,是因为广场对面有很多烧烤店,在那能闻到烤肉的香气,还能看到食客们豪饮冰啤酒的爽快,那是他在给自己解馋,因为他兜里只剩下60元,這是他留给自己买车票的钱,“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再不挣钱就回老家了”。

“闻饱”之后,高广东回足疗店准备和周围的师傅们道别,但是就在这一天,他竟然“开张”了。那次赚了87元,还吃上大米饭和家常豆腐做宵夜。

“窘境中,一顿饱饭给人带来的力量,远不只恢复体力。”那之后,高广东对足保健产生兴趣,也开始钻研起足部保健的相关知识,因为他相信,从脚开始,能走出一条挣钱的路。

“幸好当时没有放弃,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高广东的足疗健技术越来越好,很多顾客点名找他服务,不仅如此,他在做足疗的过程中,还开始琢磨“替人修脚”这门行当。很多人觉得修脚就是用指甲剪修修指甲,或者去点老茧、死皮,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技术和学问,脚部护理常识没有普及,许多人有了脚病就乱投医。而且修脚行业人员流动性太大,服务不规范,很多人有修脚的需求却排斥洗浴中心的卫生状况和黑乎乎的刀片。于是,开一家专门的标准化修脚店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

“那时,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手艺上面,拿同事的脚练刀功,关系要好的亲戚、朋友都必须挨我一刀。在掌握了传统修脚技艺并悉心研究后,我开始尝试用手术刀替代传统修脚刀的技法,有了这门绝活后,我知道我的春天来了!”

2004年秋,高广东在奶奶的资助下,在大连唐山街成立了第一家朋朋修脚门店。新店开业时,很多家具都是高广东向亲友们讨来的旧家具。虽然装修简单,但他跟妻子冯鹤尽力把店面收拾得干净整洁,消毒设施毫不含糊,像口腔专科那样提供专业的足部护理是他们提出的理念。

“我在筹备首家店时,在大连只找到了一家业态相同的竞争对手。那时,业内人士对我的勇气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不少足疗师傅也开始到店求职。”既然选择了另辟蹊径,那高广东只有壮着胆子向前走。

新店开张仅一个月,高广东就开始“唱高调”。

“我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很牛的事,用店里一周的营业额,聘请网络公司,为这间只有10平方米的修脚店做了个网站,让全国的网友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并查看店面。”一步险招让高广东走在了所有同行的前面,很多顾客主动登门,而且很多是年轻人。好的技法加上好的营销,仅一年,他就成功将门店扩展到4家。

此时,高广东又有了新的梦想,就是将朋朋修脚开到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在当时,对一个从穷山沟走出来的孩子来说,大家都觉得我疯了。但是我认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高广东笑着说。

如今,朋朋修脚在全国已经有100多家分店,他还成为高级修脚技师,担任了中华修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高广东有一条已经用了15年的浴巾,那是他初学修脚时买的第一条浴巾。他说,留着那条浴巾,是为了提醒自己一路的艰辛和人们无私的帮助。

他最困难的时候,交不起在浴池打工要交的份子钱,浴池主任不但准许他迟交,还接济给他一些生活用品;学手艺时,师傅和工友们都不吝相告;创业时,家乡的残疾亲友还挤出了700元支持他……

高广东很庆幸,总能“遇到贵人”,所以当他有能力帮助别人时,要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03年,高广东第一次正式做公益活动,他一个人坐大巴车到200多公里外的大连市光荣院,为那里的抗美援朝、抗战老兵和其他孤寡老人免费修腳。“和他们唠唠嗑、修修脚,发现我也能凭借自己的技艺帮助别人了。”高广东的笑容充满了满足感,这是金钱无法做到的,也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

不仅如此,连高广东的妻子冯鹤,都被大连的环卫工人亲切地称作“最美修脚妹”。这些年,夫妻俩已经在11座城市发起了“请环卫工进屋歇歇脚”公益活动。在朋朋的任何一家门店,环卫工人都可以进屋免费休息、饮水、修脚、洗手……“冬天我们送热水、送手套,夏天就送冰水、送饮料。”

夫妻俩对环卫工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刚来大连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总是环卫阿姨热情地指路。”他们对于公益的想法竟是如此单纯,甚至有些难以置信,但只有最朴实的目的,才能让人最踏实的践行 。

13年来,高广东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已累计提供服务200余次,累计为1600余人次提供修脚服务。

2013年,女大学生胡杨当修脚工的故事在网上引起热议。不过,说起这朋朋修脚的第一个女大学生修脚工,可不是高广东高薪聘来的,而是她主动找上门的。

胡杨毕业于吉林工商学院,专业是旅游管理,之前也做过酒店前台和书店销售,她来大连的初衷就是想踏踏实实地学一门手艺。“现在大学生就业太难了。我想学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本事,我觉得修脚就是本事。”胡杨在自家小区里举办的“孝行大连,全城义剪”活动中,知道了戚其范的劳模故事的,并因此萌生了拜师的念头,“像戚师傅一样,把修脚当一门艺术来完成,那一定是不会错的。”

胡杨学习勤奋,又得戚师傅真传,不到两年就掌握了修脚的技法。如今,她已在经营一家自己的修脚店了。她的合伙人就是高广东。

胡杨是高广东店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为了留住她,高广东提出了内部加盟的方式,双方各自承担一半的费用。高广东通过股份合作制,带领进城青年集群式创业。

但是,扶持创业并非易事。修脚虽然是民间手艺,但即使在农村也被很多人瞧不起,倒洗脚水在农村是一种忌讳。高广东以前回老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修脚师傅。不过,他用朋朋修脚的快速发展,说服了他的乡亲。

2014年公司年会,主题是“朋朋奥斯卡”。高广东让员工们穿礼服、走红毯、表演节目,并通过网络评选最佳演绎奖等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每隔一段时间,高广东还会在店里拍摄一次特殊的“录像”,让年轻员工面对镜头说出自己两三年内的梦想,然后一起制订方案逐步实现。

在他的帮助下,许多进城务工者从一无所有到在城市拥有了自己的小家、汽车,上了社保,孩子也在当地入学。如今,高广东已经帮扶创业70人次,带动就业210人次,其中80%是农民工,而且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其中最小的只有17岁。

“我希望大家走进朋朋修脚能够颠覆传统印象。”高广东说,小小修脚刀,不仅实现了他的人生追求,也帮助更多人在城市扎根、端上饭碗,并成就了一些进城务工青年的创业梦想。

猜你喜欢
广东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01—02合刊
视觉
广东地理(2)
“粤来粤美”
浅谈对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RATTAN WEAVING IN NANHAI
失落的文化自信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广东佛山雕塑院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