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教育教学精细化课程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2017-03-09 13:08山东省临沂市鲁南技师学院基础教育部王宗贵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技师课程内容

山东省临沂市鲁南技师学院基础教育部 王宗贵

一、引言

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在技师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不深入到课程领域的改革,其他形式的改革与建设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管理,加强课程管理是落实技师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课程管理,尤其是技师教育课程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当薄弱。目前,技师教育中,课程管理状况还不成熟,原因主要源于理论研究的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手段单一、课程管理内容不规范、课程管理意识薄弱、课程管理手段不科学等因素。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进行课程管理创新,课程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有:深化课程管理理论研究,做好课程管理先导性工作;健全课程管理体制,规范课程管理行为;灵活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提高课程管理效益;优化课程管理队伍结构,建立规范的技师教育课程管理系统。

本文试图对技师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课程管理的基本框架、精细化课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精细化课程管理基本框架

(一)建立课程管理机构,培养高质量的管理队伍

实施精细化课程管理,就必须有课程管理的机构和管理队伍,这是基础,对于课程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规管理模式下,课程管理隶属于教学管理范畴,也就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队伍,因此,课程管理效果并不显现,因为这种配置下的管理者将课程看成一个管理“原子”,对“原子”内部关注不够,在精细化课程管理中,管理人员专注掌控课程资源,挖掘课程潜力,将课程效能发挥到极致。本文在后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

(二)建立动态的信息反馈系统

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是精细化课程管理的前提,信息反馈来自于学生、教师、管理者、社会、国家政策等,信息反馈系统建立全面的分析、执行通道,通过这些信息来及时修正课程建设的偏差,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建立课程管理工作标准

课程管理工作标准是精细化课程管理的保障,建立符合技师教育特征的课程管理标准是课程管理的必然要求。

(四)重视教学过程管理

(五)建立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价系统

在精细化课程管理模式下,课程质量评价系统功能要强大,实施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

三、精细化课程管理模式下的体制机制改革

课程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体制机制的改革关键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考虑什么样的事情,目前,许多学校的课程管理属于教学管理的一部分,但在现代技工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如因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教学内容的迟滞现象,教学模式的陈旧等。国内许多的技工教育专家发现了这些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解决办法,那么什么样的体制机制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模式下,课程主任是精细化课程管理的关键配置,课程主任要求有丰富的企业经历和经验,熟悉产品的开发过程,熟悉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具有一定的管理交流能力。

四、精细化课程管理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当前,现有的技师教育课程在整体上依然因袭了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结构模式,习惯采取开设多门分科课程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在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仍然具有普通教育的压缩饼的影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融合不好,许多新的知识内容难以进入技师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年年不变的重复着,因此课程管理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当且仅当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技师教育的特色和要求之时,技师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课程内容的选择涉及选择的标准问题,培养目标与教育对象制约着课程内容的取舍。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一种知识序列,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课程不再片面强调建筑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课程实施效果最佳化和岗位适应度是精细化课程管理下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逻辑起点。在课程内容选取中,加入企业元素,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等理念,在精细化课程管理中,也是必须遵循的,但在精细化课程管理中,管理者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看成是课程内容定位的导航框架,课程主任是课程内容改革的另一重要主体,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课程主任深入课程教学一线,结合各种信息,定期召开课程会议,调整教学内容。

实例:某技师学院的精细化课程管理模式在电气工程系进行试点,在此期间,课程主任发挥了积极作用,完善了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标准,深入开展课程调查,先后对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满意率提高到了99%,其中,《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是将三门课程知识重新序化,设计了真实的教学载体,教学过程变成了生产过程,课程内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把原模式下学生最不愿意学的课程变成最喜欢的课程,该课程改革成果高质量通过了省专家的鉴定。这个成绩取得的根本原因是精细化管理下,管理的体制更加优化,课程的实施主体配置更加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管理被纳入更高管理层的视线。

五、精细化课程管理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在精细化课程管理模式下,管理者的关注的不仅仅是“谁”采用“什么方法”担任“什么课程”,而是在该方法下,更多的实施细节。

二是课程主任是课程教学过程的第一责任主体,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能被另一主体—授课教师所认可,两种行政角色不同的主体作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产生了非同寻常的能效。

三是在常规管理下,教师是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主体,但明显存在动力不足和张力有限的困局,而在精细化课程管理模式下,这一问题就很好的解决了。

六、结束语

精细化课程管理创新是技师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结果,通过本文的论述,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希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技师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基于PDCA循环理论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模式构建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