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7-03-09 13:08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九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中学生中学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九中学 朱 奎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伴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知识面的越加丰富,加之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的促进,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平等交流。这种现象与以教师、家长为中心的传统的思维格局中格格不入,从而出现青春叛逆、道德滑坡等现象。那么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就是需要提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范畴了。教育者应该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认识社会,在关注自身学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动态,以便自我的更好地成熟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对学生的德育认识。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尊重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的一部分,是社会中的人对自我评价和自我尊重以及社会评价和社会尊重的渴望。而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启发人的自觉性。中学教师会遇到学生交往问题,性心理问题,考试焦虑症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趋势,在面对学生时,有理性的审视,不要对他们所出现的问题,都一棒子打死,而是要抓住他们的本质。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人的生命,认识人的自我发展规律,大胆更新德育的内容,首先告诉学生,人不是高尚的,不是完美的,但是,人可以向善而无限接近高尚,可以追求完美而无限逼近完美。那么,学生的选择,就会达到道德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以此来实现德育的目标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

二、建立新的德育教育方式

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体育课运动过程又是德育的最佳时机,这就为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条件,在平时的生活教育中,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具有的知、情、意三大维度的特点,在注重知识学习同时,重视情感教育和个人心理品质教育,建立起新型的德育方式,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教育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人的需要、情感、态度各发展的意向,从而理解、尊重学生,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品质的形成,进而影响其整个人生。

三、注重德育教育的时机

传统的德育是教育者在某一固定的地点对被教育者进行说教式的教导。对于中学生而言,中学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的形象。虽然,他们的校园文化不能象大学校园那样开放和自由,但是同样可以创造出好的德育环境来。中学的校园文化是引导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而努力,是影响其一生的鼓励与塑造的关键性、基础性的精神体现。是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可能没有大学校园文化那样丰富多彩,但是,同样可以有细化之处。

四、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已经深入中学校园,虚拟性、多边性、交叉性的网络特点,使很多中学生群体愈来愈迷恋网络。网络是虚拟的,我们无法阻止中学生不去接触网络,但是,我们可以把网络引进课堂,帮助学生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开发网络的德育教育功能,构建明、暗线结合的网络德育宣传教育体系,比如建立校园网站,在网站中开设中学生论坛,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中学生走出困惑,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从实际帮助中学生发展自我的价值开始。在开放用网络进行德育课程的学习之外,要对网络加强管理。

五、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思想品质上的种种弱点就会在偶发事件中表现出来。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少批评,多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六、将德育渗透于课外活动中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自主活动,以强调兴趣,挑战参与,自信教育,无疑成为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手段。除对紧张的室内文化学习为主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调节外,还能促使学生在操场上在阳光下陶冶身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课外活动能够使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

课外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健全了学生的品格和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之而来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提升,校内学生上下课秩序井然,课堂坐姿端正,精力集中,站立行走,待人接物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体育教学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对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自觉规范行为、遵守国家法令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让我们共同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促进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实践重于理论,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有效的落实,中学体育教师就需要抓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从学生的仪表举止等各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德育是人生道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补救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而且可以促进良好道德的形成。所以,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为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而努力!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中学生中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