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学阅读,突破“自主学习”瓶颈

2017-03-09 13:08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学曾远琼韩玉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3期
关键词:加减法自主学习教材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学 曾远琼 韩玉杰

一、问题的提出

(一)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意识,未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不习惯也不愿读数学教材,他们大多由家长替他读题。这部分家长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弱化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事实上,不阅读、不善于阅读的习惯对后续数学学习是一个莫大的障碍。

(二)不会阅读数学教材,阅读兴趣低

有的教师对2011版新教材缺乏深入研究,觉得新教材注重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但很多知识没有给出结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因而客观上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着力不够。再者,数学教材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图,相对枯燥。教学中的培养乏力,加上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是学生不会阅读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方案

(一)树立阅读数学教材的意识

当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为教学实践所证实,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而阅读数学教材,正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前提和要件。没有高质量的阅读,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数学教材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真正下功夫去引导、指导学生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切实配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固化和提升。

(二)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

1.抓住标题,把握重点

一堂课的标题往往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高度概括,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标题的揭示过程,注意通过语言、动作的暗示、提示,引导学生领会这节课的中心和主旨。比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就课题“小数的加减法”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什么?”生:“想到整数加减法”,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生纷纷提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吗”“小数加减法怎样运算”“运算时要注意什么”等。这样,学生从标题的阅读理解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就有了方向性和主动探究的兴趣。

2.定位角度,培养专业思想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洋洋洒洒、不着边际。这正是缺乏思维的角度定位的典型表现。在数学教材阅读(乃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意识——数学课探究的是“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向。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能主动地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并用数学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

3.“读思述议”,强化阅读指导

数学教材的阅读,并不等同于口头叙述,而是要读懂其中的数学语言,读出数理关系。为此,我在教学中长期开展“读思述议”训练,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所谓“读思述议”即阅读、思考、复述和议论。

在训练初期,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习题题目,我让学生用笔尖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读完一句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再指出重点字句。等到学生们对这种模式比较熟悉后,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读、自己思考、自己复述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促进“读思述议”的效果。

4.课后阅读,提升拓展

课后阅读可以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先对当天的课程内容进行简单归纳和回顾,并记在作业单上,以此进行知识回顾;然后学生在不打开书的情况下完成作业,对作业中有疑问和问题的地方用问号标注,作业完成后再打开书通过自我阅读等方法解决这些疑问。

另外,我还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故事、趣味题(如高斯定律的来源、田忌赛马的智慧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四个“抓手”,以读促学

(1)自我质疑。阅读不能脱离思考,疑问促进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大胆反思,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2)“四到”结合。在细读时勾划题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数据,再进一步带着问题研读它们,反复比较和以往知识的联系,碰到重要的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或是其中的一些字,词,可以作一些具体的记号,以示注意。对于一些遗忘的或不理解的概念时要有自己去查书或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3)数形结合。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可以借用图表、线段图等,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4)自我反馈。引导学生在阅读完后要从中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这一节到底讲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感悟写在书的空白处,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三)提供阅读数学教材的保障

要把数学阅读融入日常教学全过程,既要加强训练,又不能把阅读当成教学目的,舍本逐末。

1.时间保障:用晨读时间可以进行强化训练,课中可用3-5分钟进行重点阅读。

2.形式保障:教师引读、学生阅读、小组分读、个人自读相结合。

3.内容保障:以教科书、教辅书为主,辅以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或史料,紧紧围绕数学阅读的目的选材。

4.互助保障:建立四人小组,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采用轮流阅读、分读等形式,互评互助;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激励小组团结共进。

(四)激发阅读数学教材的兴趣

1.体验成就,激发学生理解数学本身的趣味性

数学语言自有其规律和趣味,入之愈深所见愈多爱之愈深。数学阅读的提升必然带来学习效果的提升。认可学生的学习、展示学习的成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善用主题图、插图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人教版教科书图文都是与学生们生活贴近的情景。小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数学故事导入,学生对这种数学阅读非常感兴趣。新鲜又具挑战性的故事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

3.扩展阅读材料,固化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除了把数学阅读融入课堂以外,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比如,《小学生学习报》、《少年百科知识报》等就是很好的阅读补充材料。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练习、积累。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指导,更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观念,加强对“自主学习”的探究和实践。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大幅提高,从而保障自主学习的质量,进而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加减法自主学习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