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7-03-09 13:08安徽省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初中吴忠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素质教育素质

安徽省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初中 吴忠海

一、农村初中的德育现状

有人说:有德有才是良才,有才无德是坏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无才无德是无赖,可见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纵观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其道德面貌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的态势,表现出了学生思想道德与社会发展要相适应的可喜局面。但我们也看到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以致德育工作弱化,学生道德素质退化。就学生个体而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心中无德,唯我独尊;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自理、自律能力差,缺乏自信,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诚信;自卑闭锁,封闭心灵,行为怪诞;知行背离,屡教不改;坏习惯很多,好习惯甚少,品德较差;缺乏起码的道德、纪律与法律意识,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厌学逃学,进出娱乐场所,盗窃斗殴,违纪违法事件时有发生等等。德育现状堪忧。

二.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德育现状的原因

一是教育功能上的德育与智育失衡。

二是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德育存在的缺失。

三是学校德育教育严重失当。四是社会道德标准的不断弱化。

三、思考与对策

(一)着眼于素质教育,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着力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结构,具有很强的复合性,是品格、智慧、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建筑在知识、能力之上,更强调内在的素质和品格。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重要的内容。德育素质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一生的发展轨迹,而且也直接影响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挥。一个面向21世纪的优秀人才,应当是德育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审美艺术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德育素质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素质的提高起着定向、激励和保证作用。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智育和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必然要求实现德智体美劳各育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德育渗透各育,保证智育、体育和美育健康发展,同时又通过各育的发展为德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从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从培养“四有”新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二)强化评价功能,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德育科研和评估机制

改革以往的评价制度。评价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不应单纯看考试成绩,而是将教风、班风、学风、学生综合能力都纳入评价范畴,并在评价中占相当大比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思想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为和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注重自评互评考评,学会自律自育。变单一笔试考查为多种形式考查,如笔试、口试、实践能力等,变期末集中考查为平时分散考查,强调日常评价,结合考察成绩作出综合评价。学生行为考核评定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成绩纳入操行评定;实行等级制,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和行为纠错作用。还可以吸纳社会人士参与对老师、学生的评价。要健全德育科研和督导评估机制。

(三)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德育队伍,努力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德育教育要强化德育队伍,改变观念,与时俱进,立足“创新”。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事业心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德育工作者要进一步破除“强制性”“指令性”“单向灌输式”“说教式”的旧模式,实现向“参与性”“指导性”“双向交流式”“诱导式”的方法转变;要坚持实践育人的基本途径,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时代气息的道德实践活动,把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青少年的内在品德,使道德教育在青少年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完成,才能使学生学做一个有健康的体魄、有健康的心理、有规范的行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普通学生;学做一个爱自己、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有爱心之人;学做一个明是非、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讲气节、有骨气的人;学做一个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体的经验、有建设家乡的宏愿、有创新精神的新时期主人。

其次,创设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发挥学校、社会的育人功能。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校园这个大家庭里,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有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学校要不断开发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的物质、文化、人际、其它阵地及环境,均能发挥其熏陶、感染、强化的教育作用,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四)优化德育环境,构建德育网络,促进德育工作社会化

农村初中首先要优化德育教育环境。要加强综合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机制。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职能的作用。这是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

具体地说,首先要抓好三个方面。

首先,要优化学校主环境,促进德育工作人性化、氛围化、生活化。其次,要改善家庭小环境,办好家长学校。再次,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发挥社会德育教育的功能。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全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的参与,才能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使他们真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素质教育素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