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 学练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践行导学练教学模式

2017-03-09 13:08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梁契权学校黄文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学练导学文本

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梁契权学校 黄文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学案导学、学练结合”就是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导学练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能力,把目光聚焦在学生思维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情感的体验、视觉的拓展等方面,夯实识字写字的教学,凸显语文味,用语文的方法达到对文本形象的感知,而不是凭借经验贴标签。

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这样践行导学练的。

一、明确目标,预习导学,拓展生成

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练案”上。上课伊始,我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老师提供的预习案,先走近文本,与课文先接触,了解背景,了解作者,学习字词,提出疑问等,这是保证课堂有效学习与联系的基础。例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大多放手让学生在已有接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脉络。采用先练后学的方式,训练课文主要内容的简单概括,训练如何抓住提纲分段、梳理层次等等。训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重在落实学生实际的掌握。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围绕学生提出的中心话题或有价值的探讨问题,基本按照“找——悟——学——写(练)”的步骤,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贯穿一个训练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达到讲练结合,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整合单元目标,练习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时,为了达成学生的某一项具体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先纵观单元要求,明确目标分别实施,强化掌握。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写人文章时,就先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即通过本单元学习,感受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会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我以《人物描写一组》这篇精读课文作重点指导。本课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是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在具体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家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写人方法,然后利用课堂及时练笔,让学生学习与运用,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然后在此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刷子李》《金钱的魔力》,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写好单一人物外貌描写的基础上,学习在记事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同时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加强练笔。单元作文教学时,要求学生把在本单元中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加强练习,检查过关。

三、洞悉文本,一课一练,突破难点

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或是精巧的句式表达、典型的段式结构,或是特别的谋篇布局、独特的描述手段,或是看似普通的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不同的教师可以找出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如何找到练习点,需要我们深入领会课标对于年段的要求,全身心、多维度地去解读文本,去捕捉文本语言中所蕴含的听、说、读、写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语用的关键处进行认知感悟、实践应用,使其成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抓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精美散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开课,先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在课文中画出让自己感觉时间过得匆匆的句子。一遍下来,学生就发现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在写“匆匆”。无须教师多言,学生便形象的感知到散文的文体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接着,让学生找出文中一连串的的问句,形象地感受文章表达的精妙之处-----明知时间匆匆,却对“匆匆”不断发问。这样,让学生明白:《匆匆》一文之所以精妙,便是作者将“明了的事情”进行“疑惑地表达”。我还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熟悉的事物”,如燕子的去来、杨柳的枯青、桃花的谢开……又如,洗手、吃饭、睡觉……在领会了一写再写、反复强调的作用后,将学生引领到作者对这些“熟悉的事物”的“陌生的写法”的认识。这样,学生便领会了作者“将熟悉的事物用陌生的写法来表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布置练笔,让学生试着仿写,结果孩子们的仿写精彩迭出。

总之,学与练是密不可分的,光学不练不可取,只练不学也不会有长进,学练结合的课堂一定要我们长期坚持。教学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教师精心准备,把一堂课中练什么和怎么练写进导学练案中,教师在上课时做到学与练心中有数。

2.高年段语文课,教师要多放手,让学生来教学生,先学后教,教师点拨关键,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读、去悟。

3.要跳出“唯教材是从”“唯教师是从”,使阅读内容向社会、向生活开放;阅读形式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而是实践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多种组合,灵活运用,让学生学得快乐,练得高效。

4.阅读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互动过程中进行,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5.对不同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标准和要求,对阅读材料要有“理解性—审美性—创造性”的不同层级的阅读,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学练结合的课堂需要老师们长期摸索与实践,它适用于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多种课型。不同课型的练习点不一样,只要始终坚持学练结合的意识,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逐步迈向高效。

猜你喜欢
学练导学文本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