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名量词“个”的语法意义探析

2017-03-10 04:49
岭南学术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量词例句代词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个”在《红楼梦》中有5 679个①文章中用的材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的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数目大,绝大多数的“个”作名量词。作为名量词的“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个”与“个”前的成分组合、“个”与“个”后成分组合以及“个”自身重叠,都表现出多种语法意义。

一、“个”后接名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程荣指出,量词是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分,只能和数词组成数量短语用来从数量上限定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一类词[1]。名量词“个”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数+个+名”,这种结构中“数+个”后的“名”可以是一般名词,可以是抽象名词。这两种情况下“数+个”表现的语法意义有所差别。

(一)“个”接一般名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1.“个”接三维名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1)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61 831)②前一个数字是回数,后一个数字是页码。下同。

(2)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来,……(29 399)

(3)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然后一个一个的(豆子)拣在一个簸箩内,每拣一个,念一声佛。(71 988)

(4)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48 647)

(5)我是你们知道的,那一个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72 1000)

(6)那四十个碟子,皆是一色白粉定窑的,不过只有小茶碟大,…… (63 867)

(7)说着,把三个指头一伸。(61 838)

(8)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女: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巴。(76 1059)

(9)两个人的腔调儿都够使了,别打谅谁是傻子。(80 1129)

“个”前数词,“个”后名词,表称量,这是最基本的用法。例句(1)(2)分别计量“蜜蜂”“麒麟”;例句(3)(4)分别计量“豆子”“橄榄”;例句(5)(6)分别计量“自鸣钟”“碟子”;例句(7)(8)分别计量“指头”“眼睛”;例句(9)计量的是“人”。动物、植物、一般物件、器官、人,这些名词具有共同特征,它们都具有三维。“数+个”能使这些一般名词数量化。

2.“个”接虚拟的三维名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10)今日天睁了眼,把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77 1079)

(11)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43 584)

(12)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4 59)

例句(1 0)计量的是“妖精”,例句(1 1)计量“神”,例句(1 2)计量的是“鬼”。“鬼”“神”“妖精”,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但是人们通过想象,它们以人为蓝本,勾勒出像人又与人有些差别的形象,它们的三维是虚拟的,也是可以数量化的。

3.“个”接非三维名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13)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3 37)

(14)他既不敢受圣朝的爵位,便赏了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120 1599)

(15)倒落了一个放帐破落户的名儿。(72 1000)

例句(13)计量的是“字”,汉字是方块字,不具备三维,有两维,具有离散性;例句(14)(15)计量“道号”“名”,“文妙真人”和天下别的千千万万的“道号”有别,“放帐破落户”与别的“名”不同,具有离散性。文字可视,名号可听,又兼有离散性,所以可以数量化。

(二)“个”接抽象名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抽象名词和一般名词有很大区别,抽象事物不是人们可视可触的物质,而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过程结果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2]。抽象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

1.可数抽象名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16)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 (113 1514)

(17)贾蓉便要请教,报了一个时辰。(102 1394)

(18)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16 203)

(19)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31 422)

(20)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47 631)

(21)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着了。(73 1008)

任何东西,不管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具有数量特征[3]74。例句(16)中的“月”,是可数的,这是常识。例句(17)(18)(19)都用了一个相同的时间名词“时辰”,分别用“一个”“两个”“两三个”甚至“半个”来计量。石毓智认为,抽象名词虽然不具有维数,但是它们是代表想象空间里一个个具有离散性的东西[3]77。“时辰”具有离散性,一天二十四小时,可以分出十二个“时辰”来。例句(21)中的“机会”也有离散性。

2.不可数抽象名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有的抽象名词是不可数的,但并不能妨碍用“个”“一个”或“这个”等修饰。如:

(22)如今还是府里的一家儿,又不为什么大事,还个情还讨不来,白是我们二爷了。(104 1413)

(23)这我可不希罕的。有那个福气,没有那个道理。纵坐了,也没甚趣。(19 263)

(24)你们放心,因连日这个病那个病,老太太又不得闲心,所以我没回。(58 804)

(25)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1 11)

(26)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像在那里见过的。(1 19)

例句(22)中抽象名词“情”,可以说“一个情”,不能说“两个情”;例句(23)中抽象名词“福气”,可以说“那个福气”,不能说“那两个福气”;例句(24)中抽象名词“病”,可以说“这个病”,不能说“这两个病”;例句(25)(26)同理。之所以不能这样说,是因为“情”“福气”“病”等属于不可数的抽象名词。这些词不能让“个”数量化,但可以具体化。沈家煊认为“个”有能使无界成分有界化,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能使语义焦点凸显等功能。比如说“想法”是抽象的概念,加上“一个”即变成了具体的概念“一个想法”,使无界成为有界。“有界名词的本质是它所指事物的个体性和可数性。”[4]

二、“个”前接代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前面谈到了“个”与后面名词搭配所呈现出来的语法意义。“个”与其前接的有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

(一)“个”前接疑问代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名量词“个”常同疑问代词,《红楼梦》中这类疑问代词有“那”“几”“怎”“怎么”。

1.“那”(表示“哪”)加上“个”/“一个”

在《红楼梦》中“那(相当哪)”+“个”一共62处,其中表一般疑问的45处,表反问的16处,表选择的1处;“那(相当哪)”+“一个”一共41处,其中表一般疑问的16处,表反问的23处,表选择的2处。

(1)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8 126)

(2)袭人听得,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那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32 437)

(3)所以我来和你老人家商议商议,这个情分,求那一个可了事呢?(7 108)

(4)孩子们道:“那个周大娘?我们这里周大娘有三个呢,还有两个周奶奶,不知那一行当的?”(6 94)

这些例句中都表示说话人对某些信息不知晓。《红楼梦》书中没有“哪”,用“那”表示“哪”应有的疑问。例句(1)中“那一个”“字”,说话人未知晓;例句(2)说话人因为惊愕,才发出“那个”“金钏儿”之疑问;例句(3)发问“那一个”,想听话人释疑。例句(4)姓周的妇女有五个,刘姥姥找“那个”,小孩不确定,故发问。

上面几例都是一般疑问句一般疑问词“那”(表示“哪”),还有反问的“那”:

(5)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10 143)

(6)就是老太太、太太们,那个不愿意老爷在外头烈烈轰轰的做官呢。(99 1363)

(7)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46 615)

(8)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这些大娘们,嗳,那一个是安分的,每日不是打架,就拌嘴,连赌博偷盗的事情,都闹出来了两三件了。(64 889)

例句(5)中的“那”表反问,整个句子意思肯定,遍指“亲戚”和“长辈”。例句(6)(7)(8)同理。绝大部分这一类的句子“那个/一个”通过反问加强肯定,表遍指。也有只通过反问加强肯定不表遍指的,如:

(9)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34 451)

表选择的“那”,如:

(10)太太或看准了那个丫头好,就吩咐,下月好发放月钱的。(36 475)

(11)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80 1128)

(12)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玩,要笑,只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顽,就同那个顽。(20 275)

例句(10)太太从所有丫头中看准了任何一个,表遍选的语法意义。例句(11)(12)同理。

2.“几”加上“个”

在《红楼梦》中“几个”有368处,我们举一些例子,如:

(13)凤姐向贾环道:“……输了几个钱?就这么个样儿!”贾环见问,只得诺诺的回说:“输了一二百。”(20 275)

(14)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3 41)

(15)几岁了?名字叫什么?你父母在那一行上?在宝叔房内几年了?一个月多少钱?共总宝叔房内有几个女孩子?(26 352)

例句都表示说话人对某些信息不知晓。例句(13)凤姐不知道贾环输了多少钱,故有问,贾环回答满足了凤姐信息;例句(14)说话人想知道林黛玉随行人员的人数,方便安排房间。例句(15)同理。

“几”除了有疑问代词之外,还有概数词的用法,如:

(16)趁此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1 9)

(17)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我又攒下有十来吊钱了。(27 368)

例句(16)中的“几”,是模糊的数词,“几个”表数量化语法意义;例句(17)中“几个”,说话人心中有数,没有具体说出来,表数量化语法意义。

3.“怎么”或“怎”加上“个/一个”

《红楼梦》中“怎个”1处,“怎么个”16处,“怎么一个”3处。看例子:

(18)问他家里奶奶多大年纪,怎个利害的样子,老太太多大年纪,姑娘几个,各样家常等话。 (65 911)

(19)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个原故?(16 208)

例句(18)“利害的样子”有很多种,“怎个”就是不确定,合起来就是不知道哪一种利害的样子;例句(19)“又说省亲”不知何种“原故”,不确定。

“怎么一个”,《红楼梦》中出现3处,如下:

(20)你这话益发糊涂了,怎么一个人不死就搁在一个空棺材里当死了人呢!(104 1419)

(21)怎么一个人忽然走来,别的姊妹都怎么不见?(75 1041)

(22)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49 664)

这三个例句中“怎么”是指向后面所有成分的,例句(20)“怎么”修饰“一个人没死就搁在一个棺材里当死了的呢”;例句(21)“怎么”修饰“一个人忽然走进来,别的姊妹都不见”;例句(22)同理。“怎么”和“一个”组合松散,不及“怎么”与“个”、“怎”与“个”结合紧密。

(二)“个”前接指示代词所体现的语法意义

指示代词“这”“那”“这么”“那么”加上“个”,一般表确指,表明说话人与听话人都知道的信息。先看“这”“那”,《红楼梦》中“这个”有697处,“那个”151处。我们看看其中的几个例子,如:

(23)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晨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8 127)

(24)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3 49)

(25)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4 59)

(26)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几上自吃。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没的倒硌了他的牙。”(16 207)

(27)一个婆子进来,回说:“后门上的人说,那个刘姥姥又来了。”(119 1582)

(28)一面见众人不在房中,乃笑问袭人道:“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姐姐。”(19 259)

例句(23)中宝玉和茜雪都知道“这个”指的是前文提到的“枫露茶”;例句(24)“这个”指的是林妹妹,宝玉和贾母是知道的。例句(25)“这个”指的是薛蟠打死的那个人;例句(26)“那个”指的是前文中两盘“肴馔”;例句(27)“那个”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悉的刘姥姥;例句(28)“那个”指的人是确定的,只是身份未定,故袭人回答其身份。

在《红楼梦》中,还有“这一个”“这两个”“这三个”“这几个”“那一个”“那两个”等,如

(29)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41 555)

(30)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1 11)

(31)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8 126)

(32)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3 37)

(33)那一个笑道:“才退去的不是么?”(116 1545)

(34)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72 1001)

这些“这一个”“这两个”“这三个”“这几个”“那一个”“那两个”等,都和“这个”“那个”的语法意义一样表示确定的人或事,只是确定的人和事的数量有差别。

关于“这个”“那个”还有别的一些情形,“这个”和“那个”并举,诸如“这个……那个……”《红楼梦》里这种结构共有28处,“这一个……那一个……”2处,“那个……这个……”2处,“那一个……这一个……”1处,“一个……那一个……” 1处。我们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35)贾瑞急的拦一回这个,劝一回那个,谁听他的话,肆行大乱。(9 138)

(36)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34 450)

(37)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儿试试看好不好。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那个看的。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32 432)

(38)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62 859)

(39)如今若温习这个,又恐明日盘究那个;若温习那个,又恐盘驳这个。(73 1007)

这些结构就不表示确定,而是虚指,即是不定指。例句(35)贾瑞拦的“这个”是谁,不清楚,劝的“那个”是谁,也不清楚。其余各例同理。

再看“这么”“那么”“这们”,《红楼梦》中“这么个”出现34处,“这么一个”11处,“这样一个”16处,“那么个”3处,“这们一个”1处,“那么一个”1处。我们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40)那里来的这么个和尚,说了些混话,二爷就信了真!(118 1573)

(41)你怎么也是这么个道学先生!我看你长的和他一模一样,我才肯和你说这个话,你怎么倒拿这些话糟踏他?(109 1469)

(42)二姑娘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命里遭着这样的人,一辈子不能出头,这便怎么好!(109 1466)

(43)一面想,一面顺步早到了一所院内。宝玉诧异道:“除了怡红院,也更还有这么一个院落。”(56 775)

(44)你们就弄他那么一个真珠的人来,不会说话也无用。(47 629)

(45)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3 50)

“这么个”“这么一个”“这样一个”“那么个”“这们一个”“那么一个”,这些结构都和“这个”“那个”的语法意义一样表示确定的人或事。

关于“这么”“那么”“这们”,还有别的情形,即“这么个”和“那么个”并举,“这么个……那么个……”《红楼梦》中只有一例:

(46)这章书是圣人自言学问工夫与年俱进的话,所以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俱要明点出来,才见得到了几时有这么个光景,到了几时又有那么个光景。(84 1184)

这种“这么个……那么个……”结构用法同“这个”“那个”并举,即“这个……那个……”一样,表示虚指,即不定指。

三、“个/一个”重叠的语法意义

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表示“每”的意味。宋玉柱认为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不单纯是表示“每一”的意思,也表示其它的语法意义,如表示“多”“逐一”的意义[5]126。

(一)“个个”的语法意义

“个个”《红楼梦》中出现了22处,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些例子:

(1)因这事更比晴雯一人较甚,乃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的粗活小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77 1079)

(2)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2 32)

(3)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是坏的了?”(77 1078)

(4)麝月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麝月等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94 1304)

“个个”表遍指。例句(1)中“个个”遍指前面“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的粗活小丫头们”;例句(2)“个个”遍指前文的“孙女”;例句(3)有两处“个个”分别指前文“女儿”“女人”中的每一个;例句(4)“人人不晓,个个惊疑”中“人人”与“个个”对举,遍指的语法意义明显。

《红楼梦》中有“个个”后面放了副词“都”的例子,如:

(5)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黛玉仰头看见是“绛芸轩”三字,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样好了!明儿也替我写个匾。”(8 126)

(6)若是为着一两个不好,个个都押着他们还俗,那又太造孽了。(94 1298)

(7)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呢。(81 1142)

还有一例是与“都”意义相同的“皆”,同“个个”呼应,如:

(8)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3 39)

例句(5)“都”与前面的“个个”呼应,遍指“绛芸轩”三个字的每一个字,起到加强的作用。例句(6)(7)(8)同理。

“个个”表遍指,回指前文的人或事物。但有个别的句子“个个”遍指的是后面的人或事,据杨雪梅考查近代汉语,选取唐代的《敦煌变文》《寒山诗》,宋代的《朱子语类》《古尊宿语录》,明代的《金瓶梅》《三国演义》,清代的《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全部语料共计500多万字,得到含“个个”的句子101个,其中“个个”修饰名词的只有3例[6]。其中2例就在《红楼梦》中,如:

(9)况且又在园里去,个个姊妹我们都肯拉拉扯扯,倘或露出来,不但在姊妹前,就是奴才看见,我有什么意思?(74 1024)

(10)珍大奶奶不是我说,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88 1236)

例句(9)“个个”遍指后面的“姊妹”;例句(10)“个个”修饰后文的“人”。“个个”修饰名词的例句不多,可能与“个”的抽象化有关,“个”的形象义和属性义很弱,像“河流”用量词“条”,就能够生动形象反映“河流”细长的状态,用“个”就不行。“个”重叠为“个个”修饰名词的能力也受到影响。

(二)“一个个”的语法意义

“一个个”《红楼梦》里有16处,看例子:

(11)袭人笑道:“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一个个不知怎么死呢。”(37 497)

(12)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74 1025)

(13)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63 874)

(14)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75 1042)

这些例句的语法意义同“个个”差不多,遍指前文的人或事。例句(11)“一个个”遍指那些取笑袭人的人;例句(12)“一个个”遍指“这些女孩子们”;例句(13)(14)同理。

“一个个”表遍指也有和“个个”一样,有“都”呼应的,如:

(15)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10 144)

(16)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33 443)

(17)众人听了这话,一个个都诧异,他竟这样有肝胆。(61 839)

这些例句中“都”与“一个个”呼应,也像“都”与“个个”呼应一样,具有加强遍指的语法意义。

例句(11)—(17)中的“一个个”都是动作的发出者,即后接动词谓语,“一个个”也有后接体词的情况,如:

(18)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做尽悲欢的情状。(18 248)

(19)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炫耀,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26 358)

例句(18)“一个个”修饰名词“歌”,但语法意义还是表遍指,遍指后文,即“歌”。例句(19)“一个个”后接的也是体词性质的词“文彩”,但它和“一个个”的紧密关系不及后文的“炫耀”,“文彩炫耀”构成主谓短语,作“一个个”的谓语。“一个个”遍指,遍指的是前文,即“各色水禽”。

(三)“一个一个”的语法意义

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个”是“一个一个”的简缩形式[5]4。何杰指出“不能把量词的重叠和数量结构的重叠混为一谈[7]。在《红楼梦》中“一个一个”共出现了8处,看其中的例子:

(20)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不但他们慌了,并贾琏、贾㻞、贾琼等也都忙了,一个一个都从墙根儿底下慢慢的溜下来了。(29 394)

(21)一个一个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说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51 693)

(22)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14 181)

(23)尤氏凤姐二人正吃着,贾母又叫把喜鸾四姐儿二人叫来,跟他二人吃毕,洗了手,点上香,捧上一升豆子来。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然后一个一个的拣在一个笸箩内,每拣一个,念一声佛。(71 988)

(24)这日子过不得了,我姊妹们都一个一个的散了!(100 1376)

例句(2 0)有“都”与“一个一个”呼应,有遍指贾家草字辈和贾家王旁辈男丁们。例句(2 1)“一个一个”遍指王熙凤周围的那些人。例句(2 2)(2 3)(2 4)中“一个一个”分别修饰后面的动词“唤进来”“拣”“散”,有“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作为标志,表依次、逐一的语法意义,例句(24)“一个一个”与“都”呼应,还有遍指的意义,遍指“我姊妹们”。

参考文献:

[1] 程荣.量词及其再分类[M]//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334.

[2] 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0.

[3] 石毓智.语法认知语义基础[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4]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

[5] 宋玉柱.现代汉语语法论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126.

[6] 杨雪梅.“个个”“每个”和“一个(一)个”的语法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2(4):26-31.

[7] 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60.

猜你喜欢
量词例句代词
代词(一)
代词(二)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好词好句
量词歌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