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分析及展望

2017-03-11 08:16陈曦
经营者 2016年23期
关键词:展望

陈曦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现状,指出国内煤炭市场尽管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空间,但港口煤炭运输形势依旧比较严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主要煤炭港口运输进行分析及展望。

关键词 环渤海港口 煤炭运输 展望

一、引言

根据国内权威研究机构最新研究预测成果,2020年、2030年、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分别达到60%、50%、40%。煤炭资源获取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

二、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现状

2016年1~11月,我国环渤海主要港口累计发运煤炭5.30亿吨,同比增加1256万吨,预示着沿海地区2015年从北方港口煤炭采购量增加了1256万吨。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黄骅港依托铁路及货源优势,越居我国煤炭发运第一大港,而秦皇岛港市场份额有较大降幅,退居次席,天津港凭借汽运煤优势,市场份额有小幅提升。

2016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优化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煤炭需求继续呈减少态势。与此同时,运煤铁路、北方港口运能大幅增加,后续煤码头产能逐步释放。需求、供应的减少与不断扩大的铁路、港口能力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造成我国运煤铁路和港口出现能力过剩。

三、北方港口煤炭运输情况分析

(一)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回落

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在2014年同比下降2.9%,2015年继续下降3.7%的基础上测算,2016年1~10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31.3亿吨,同比减少6100万吨,下降1.9%。预计,全年煤炭消费量39亿吨左右,同比减少5000万吨左右。其中,电力行业耗煤15.1亿吨,下降0.8%;钢铁行业耗煤5.2亿吨,下降1%;建材行业耗煤4.3亿吨,下降0.1%;化工行业耗煤2.3亿吨,增长7.5%。8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消费由负转正,10月份同比增长1.7%,其中电力耗煤增长7.6%。

沿海地区是耗煤省市较为集中的地區,随着工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用电量增速回落,大量高耗能企业搬迁到内地或东南亚国家,造成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七省一市用电增速出现明显下降,用电量同比负增长,耗煤量剧减,对北方港口煤炭的采购量也相应减少。

(二)清洁能源冲击,替代作用增强

1~10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122小时,同比减少18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3069小时,增加80小时;火电设备3405小时,减少197小时。2016年以来,以水电、核电、光电为主的替代能源快速增长,水电的充沛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火电需求,减少了耗煤量。此外,全国多个省份加快煤改气进程,天然气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三)煤炭价格理性回归

2016年以来,内贸煤炭价格不断下跌,导致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同时也造成部分发货单位价格倒挂停止发运,市场供需双低。在下游煤炭需求低迷、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为争取市场份额,大型煤企和贸易商轮番降价促销,促使内贸煤炭价格持续下行。受煤炭产能退出、减量化生产和国际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产地及港口等环节库存持续处于偏低水平,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年初的370元/吨缓慢恢复到9月中旬达到了550元/吨。近期,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稳定在640元/吨左右。随着中央企业之间、大型煤炭企业与主要用户之间陆续签订中长期合同,市场价格预期更加稳定。

(四)进口煤炭继续冲击国内市场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22869万吨,同比增加4227万吨。自5月份以来,煤炭进口持续处于高位,11月份当月进口2697万吨,环比增加539万吨,增长24.9%。

四、2017年沿海煤炭运输形势展望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都是6.7%,凸显一个“稳”字。PPI等价格指标彰显了市场活跃度,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延续前三季度的平稳态势。表明实体经济复苏态势明显,2017年的煤炭需求将维持一定的增幅,政府对煤炭行业的调控将逐步趋稳。

具体将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趋势:

第一,替代能源作用趋若。近年来,水电与火电分庭抗礼的态势愈来愈明显。2008~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机组规模超过6MW)累计增长86%,同期火电装机容量的累计增长仅为65%,水电发电量和火电发电量分别增长89%和51%。由于金沙江下游的四座水电站(总装机相当于两个三峡)2020年前才能投产,以及拉尼娜现象对来水的影响,预计2017年国内水电的装机规模不会太大。2016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再创新高,但由于中国西部居高不下的弃光率以及逐渐下调的补贴力度,并不看好明年光伏行业的表现。2017年的光伏装机容量要比2016年下降一半。新能源的疲软表现可能会加重煤炭供给的任务。

第二,煤炭行业将进入全环节调控时代、价格将更加理性地回归。2017年是煤炭长协合同签订最早的一年,而煤电企业如此迅速的签订中长协合同,可以说是宏观政策调整的效果。后续,国家还将效仿盐业等行业推行建立企业煤炭库存责任制度,规定最低和最高库存,避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未来煤炭生产(276制度、产能退出)、库存、销售都将受到一定约束,煤炭行业将进入全环节调控时代,煤价波动幅度也将趋于缓和。

第三,煤炭供应量有望进一步增加。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积累的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将于近几年集中释放,产能仍有很大释放空间。“三西”煤炭企业经过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后,煤炭产量将有所释放,神华、中煤、同煤、伊泰等大型煤企生产、销售数量将继续增加。

第四,铁路运输能力将进一步加强。11月大秦线完成货物运输量3759万吨,同比增加28.5%,日均运量125万吨。1~11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3.1亿吨,同比减少14.1%。2017年大秦线运输能力还有3000~4000万吨的增量空间;2016年新开通的蒙冀线运输瓶颈区段将打通,实现全线贯通,铁路、环渤海港口下水煤运输也将进一步加强。

第五,港口间竞争仍然非常激烈。华能曹妃甸港即将投产运营,届时环渤海煤炭港口通过能力将达7.6亿吨。华能自身优势明显,上下游体系健全,它的投产将使得曹妃甸地区煤炭下水港口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

笔者提出两方面建议以促进环渤海地区港口的良性发展:一是由政府介入,可借鉴广西、江浙等地港口整合的经验,根据环渤海地区各港口特点,科学整合京唐港等省内港口资源。二是对环渤海地区港口进行分工定位,充分考虑各煤运专线及港口的集运优势,合理分配煤炭资源。

(作者单位为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

参考文献

[1] 王力群. 2014年煤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J].港口经济,2014(01).

猜你喜欢
展望
中国银行体系改革创新的设想和中外对比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剖析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实践及展望
文学网络时代的狂欢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流域水文模型综述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