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女主人公悲剧根源浅析

2017-03-25 12:01廖粤湘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亨伯洛丽塔之恋

廖粤湘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一位杰出而又特别的小说家,1973年因为他出色的个人终身成就美国授予这位同时也喜爱研究昆虫、国际象棋、网球和拳击的小说家国家文学金奖。他写于1955年的作品《洛丽塔》一经出版便获得社会各界了极大的反响。《洛丽塔》的题材受人非议,因为它所述说的是一个乱伦的爱情故事。并且它与一般的情色小说大相径庭,《洛丽塔》故事曲折婉转,男主饱受折磨的感情跌宕起伏,情节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其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也让人动容和思考。作家苏童曾这样评价过《洛丽塔》这部作品:“乱伦和诱奸是猥亵而肮脏的,而一部出色的关于乱伦和诱奸的小说竟然是高贵而迷人的。”

笔者试图从精神分析和主人公个人经历的角度来浅析这部作品女主人公洛丽塔的悲剧根源,以期能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思考它带给我们的关于爱情与道德的界限的冲击。女主人公洛丽塔的悲剧,一方面是因为亨伯特的有意引诱,另一方面与她的经历甚至潜在的恋父情节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洛丽塔的悲剧根源

(一)父亲早逝和母亲的自私

洛丽塔是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的,从小失去父亲的女孩子。她十分的任性,有时甚至暴躁而粗鲁。洛丽塔的母亲对洛丽塔的成长疏于照管,一方面她要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一方面多年的寂寞寡居让她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她曾指责洛丽塔是“十足的讨厌货”,甚至当面咒骂洛丽塔“没有礼貌”、“死乞白赖”,只因为洛丽塔影响了她和亨伯特的独处。母亲的自私让洛丽塔尤其的渴望父爱,渴望成年的男性长辈的关爱,洛丽塔对她身边的成年男性,亨伯特和奎尔特,都有一种暧昧的情愫。“洛为人变幻莫测,脾气暴躁,生气蓬勃,难以应付。”洛丽塔对亨伯特起初十分亲密,透露着一点孩子的狡黠和依赖。在离开家去夏令营之前,她给了亨伯特一个满是依赖和喜爱的亲吻,让亨伯特几乎为之发狂。“她抬头看了看——接着就又往回跑进房子。不一会儿,我就听见我的心上人跑上楼梯。我的心极为有力地不断膨胀,几乎都把我毁了。我急忙拉起睡裤,猛地把门拉开;就在这当儿,洛丽塔穿着外出穿的连衣裙,气喘吁吁,踏着重重的步子,正好到了,接着便扑到我怀里,她那纯洁无邪的嘴在男子汉狠毒的嘴凶猛的亲吻下变得软绵绵的,我的心房突突乱跳的宝贝儿!”正是这种对父爱的渴望的存在,让洛丽塔面对亨伯特和奎尔特时,一次次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二)学校教育的偏差

学校教育的偏差为洛丽塔的悲剧埋下了种子,当时学校的教育重视个性的发展却忽视了道德的培养。正是在参加学校假期举办的发展个性的营地活动中,洛丽塔和她的朋友抱着好奇的心态与营地主人的儿子轮流發生关系。洛丽塔与亨伯特相依为命之时,洛丽塔就读的高级私立学校以“四D教育”为宗旨——Dramatics、Dance、Debating、Date,旨在培养她们成为“妖媚的姑娘”。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深刻的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校偏差的价值观误导下,洛丽塔先是懵懂的与继父发生了关系,又在演出话剧时受到奎尔特的引诱,与之私奔。这都将原本应该享受青春年华的洛丽塔推下了深渊,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悲剧。

(三)潜在的社会风气

小说的背景是二战后的美国,当时美国正处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社会道德受到物质文明的极大冲击。《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在一次采访中说到:“40岁的男人和比洛丽塔大不了多少的女孩子之间拥有这种关系司空见惯。他们的结合不会导致公众的愤怒,相反大家还替她们叫好呢。”由此可以看出,洛丽塔的悲剧不仅仅是他和亨伯特命运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道德的一个缩影,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二、洛丽塔的悲剧价值

洛丽塔与亨伯特不伦的爱恋悲剧引发我们对于爱情能否超越道德的界限的思考。在阅读这部小说之前我对乱伦之恋感到深深的不适,然后全篇中亨伯特一边处于对妖精般的少女的疯狂迷恋,一边同样处在自责和煎熬之中。亨伯特从未想要过主动伤害洛丽塔,而在洛丽塔懵懂的主动引诱下他对洛丽塔犯下了不可饶恕为人所不耻的罪行,一方面得到洛丽塔让他激动和颤抖,一方面他极度的害怕被他人所察觉他的邪恶和罪孽,他陷入极度的恐惧和忧虑焦躁之中。在他们面前,他和洛丽塔是一对关系融洽的妇父女,而在人后,洛丽塔是他深爱的为之疯狂的情人。这种反复的磋磨使他的精神状态面临崩溃的边缘,他寻求心理治疗然而疗效甚微。即使他利用了洛丽塔的懵懂无知,引诱洛丽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追悔莫及的道路,他对洛丽塔的从灵魂深处满溢而出的爱却不得不令人动容,“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亨伯特在本我的驱使下,对9到14岁的“性感少女”不能自拔、沉迷其中。而内心中的“超我”起着监督作用,一直压抑、克制着他的行为,使他肮脏的心思未曾被他人所知晓。在得到洛丽塔发泄了这种欲望之后,他一方面压抑多年的欲望得到满足,一方面由于“本我”违背超我而陷入深刻的自责当中。他沉重的负罪感日益加深,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断刺激他焦虑的神经,亨伯特离疯狂只有一步之遥。他和洛丽塔的不伦之恋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几乎将他和洛丽塔燃为灰烬。佛洛伊德所言:“所谓道德往往需要付出过多的牺牲。”违背道德同样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即使是由爱而违背道德。洛丽塔与亨伯特之间不伦的爱恋是对还是错?我们无从给出答案。人性是复杂交织的,对错的衡量标准也无从界定。与其讨论其乱伦的感情的对错与否,更应该接受的是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亨伯特选择与洛丽塔的不伦之恋就注定了要承受其选择带来的后果。而亨伯特犯下的罪孽早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内心无时无刻的煎熬和痛苦只有在最后其生命结束的瞬间才归于安宁。而洛丽塔的年少无知、任性懵懂也早已付出代价。这出乱伦悲剧最终以主人公双双离世而落下帷幕。

《洛丽塔》的悲剧不仅仅是主人公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剪影。社会对道德的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学校、社会对单亲家庭的照顾都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悲剧的重演。

三、结语

《洛丽塔》作为一部讲述乱伦之恋的小说,一度被认为是禁书。虽然从问世至今一直保守争议,然而同时也在争议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亨伯特和洛丽塔的爱情悲剧既是惊世骇俗的伦理悲剧,也是意料之中的人性悲剧。它不断的引发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道德、伦理、爱欲的思考。即使爱情没有对错之分,但违背了社会道德和伦理的爱情也必将带上不被接纳的永恒枷锁。人不能只追寻原始的欲望而行动,道德和伦理以方面束缚了欲望和爱情,另一方面也给予爱情羽翼下的庇护。

猜你喜欢
亨伯洛丽塔之恋
83岁的芭芭拉·亨伯特的梦想
The dream of 83yearoldBarbara Humbert83岁的芭芭拉·亨伯特的梦想
亨伯特的创伤自我
——《洛丽塔》的叙事心理学解读
霞之恋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迷失的美国丽人
——《洛丽塔》的成长小说解读
在选择中亲历死亡
——论《洛丽塔》中亨伯特的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