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养老模式探析

2017-03-27 20:48白玉翠田亮张晓东
法制与社会 2017年7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模式互联网+

白玉翠 田亮 张晓东

摘 要 养老,如何智慧养老,是老百姓关心的民生话题。如何与医院、文化中心、互联网等优质资源链接,形成优势互补,是养老服务机构关注的经营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关键词 “互联网+” 养老模式 智慧养老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经济发展新动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03120205。

作者简介:白玉翠、田亮,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张晓东,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087

一、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家庭养老存在的不足

家庭养老是有子女养老,或者其他亲人养老的方式,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新形势下,家庭养老也面临着新问题。

1.社会层面,呈现“两低一不足”的現状,增加家庭养老的难度:

“两低”指的是生育率低和死亡率低。生育率低直接导致了很多“4-2-1家庭”的出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位老人,加上父母,还有一个孩子。面对需要供养的老人,他们既要兼顾工作还要尽心奉养老人,实在是难以两全。另外,现在生活条件好,死亡率低,老龄化日趋严重,60岁养80岁的老人已然不是新闻,对于60多岁的老人还要照顾老人、甚至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非常吃力的。

“一不足”指的是社会养老金不足。养老金现在位于尴尬的境地,对外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不对外投资就意味着亏空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只会增加养老的压力。

2.家庭层面,老人和子女各有难处,家庭养老并不尽如人意:

从老人的角度来说,正在悄然发生两种改变。一是思想价值观改变,能理解子女的工作辛劳和理想追求,愿意子女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和下一代的教育上。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愿意多和其他老人沟通、娱乐,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二是老人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传统上供老人吃喝温饱的养老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精神追求,他们愿意参加更多的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趣。

从子女的角度来说,受家庭住房面积的限制、工作的限制、精力的限制,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照顾老人是有困难的。特别是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60多岁才能退休,那时他们的老人既然将近90岁高龄,显然时间、精力上是不能很好的照顾老人的。

(二)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1.运营成本高:

为了保障安全、可靠,24小时值班、食品安全、监控录像、医疗医护人员配备等等这些配套设施,成本都高于家庭养老。特别是在员工入职培训、养护设备保养方便投资也是不小,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有些养老机构还实行三级管理,中层人员的工资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意识不是很清晰的老年人,不是一两个护工就能护理的,需要专业的设备、药物和医护人员,养护支出是很高的。

2.管理效率低:

管理效率低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尤为突出,为员工投入的培训成本高,但是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甚至,有些经过培训的员工,并不必刚来的员工工作效果好。究其原因,无非是思想上不重视、管理上不到位、运行上不规范、不能掌握先进的工作手段和工具,深究起来,还是工作过程设计不科学合理,有些工作步骤能合并的,两步合为一步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3.服务项目少:

目前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四部分: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餐饮、娱乐。其中,日常生活主要是协助老人洗漱、打扫房间卫生,在这个环节做的还是比较成熟、服务比较周到的;医疗保健主要是日常体检、组织老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在这个环节目前所的还有所欠缺,主要是受到医疗设备不足和专业医师不足的限制,只能进行日常量血压、测血糖这一类简单的保健活动,出于资金的困境,更进一步专业的医疗保健基本不能保障。餐饮服务主要是为老人提供好消化的饭菜茶点,这部分是养老机构比较看中的,基本上养老机构做的都比较好;最后在娱乐这部分做的还是有所欠缺,也只是打打牌、看看电视一类的,有些养老机构为了防止老人走失,甚至不允许老人独自外出离开养老机构大院。有些老人戏称,这就是在住监狱呢,娱乐这部分是今后特别要加强的工作。此外,与旅行社、医院合作形成规模效益,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居家养老”符合我国养老习惯

居家养老,与养老院养老相对应,是老人居住在长期居住地的养老方式。它与传统的养老又不完全相同,更多的依托了社会力量。

(一)“互联网+”居家养老的关注点

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居家养老至少要在以下方面有保障:通讯设备人性化,使老人与子女信息沟通通畅;有电子设备定时检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将信息传递给子女或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老人身体不适呼救时,有体系化应急方案。比如一键接通第三方服务机构,并由第三方服务机构在第一时间做好电话或上门安抚老人、联系医院、联系家属等工作。各项功能基本囊括了安全、健康、生活、快乐等方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需要整合云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研究开发信息化设备,设备最好按键简单,但是人性化好。可以考虑在简单的几个按键中,连接第三方服务机构,让老人可以语音紧急呼叫、订饭,也可以加入GPS定位,收集睡眠、血压、心跳等健康指标,语音提醒等功能。设备开发企业也可以开发周边产品,比如心跳血压设备、摄像头、便于子女照顾的手机终端软件等。上述提到的数据信息,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再次形成报告,便于与老人的子女沟通,形成子女与第三方的良性互动。

(二)实施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1.组织规划方面:

建议养老机构以社区为单位、以街道居委会为单位建立办公机构,人员构成以养老机构员工为主,吸纳社会志愿者为辅。条件允许的,还可以在办公机构内增设健身设备、棋牌室、图书室、书法绘画室、康复保健室等配套设施。

2.服务内容方面:

提供的服务除了传统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餐饮、娱乐四方面外,还可以涉及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入户陪护的服务。软硬件环境过硬的养老机构,还可以争取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目前,有些地市对70岁以上的“三无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也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有养老补助,养老机构可以承接这部分业务,收取政府补助补助资金,给老人一个安详的晚年生活,为企业增加一项业务来源。

三、居家养老的新探索

(一)与物业服务商合作

目前,我国物业主要是从事维护和保养小区内建筑物、建设温馨的公共环境、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代收各种费用、管理小区业主资料等服务。由他们再接手居家养老服务有地域性优势和口碑度上的优势。

地域性优势体现在驻扎在某一小区,对小区周边的医院、超市、健身中心等很熟,便于开展养老活动;体现在对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熟悉,能从饮食、氣候特点、天气变化等角度给予老人更贴心的照顾;体现在往来交通成本低,照顾的老人数量多。物业人员去照看老人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走到,而且在同一栋楼的,可以同时照顾多位老人的饮食、房间卫生、康复治疗等等。

熟悉度优势主要体现在老人和物业公司两方面。对老人而言,多年和物业打交道,小到交水电费、取暖费,大到电梯维修、管道疏通都少不了去物业跑一趟,所以不少老人认为对物业人员是“公家的”、“政府的”,有一种信赖感。有的老人很排斥突然到来的新人,觉得没有人身和财产保障会对自己形成威胁,但是对物业人员很是信任。对物业公司来说,这里的员工可能工作了20、30几年,比一些年轻人还熟悉小区里的人和事,所以照顾起老人来,非常得心应手,就像照顾多年的朋友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物业是盈利性机构,与物业合作要从信息化平台涉及会员管理、服务管理、员工管理、费用管理、运营管理、集团化管理,建立岗位标准,实现移动办公等方面对其进行考核,以保障老人的正当权益。

(二)与旅居服务商合作

我国地域辽阔,可以安排老人冬天在海南等省市居住2-3个月,夏天辽宁、黑龙江等省市居住2-3个月。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让老人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老人能生活自理的情况下,是不错的选择。这里的旅居服务商可以是旅行社、房地产公司、旅游区酒店等主体,由服务商提供2-3个月的住宿、饮食和适合老人的娱乐服务,由受益的老人承担合情合理的费用,由政府实施监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以下几点:

1.关于养护人员的管理:

旅居服务商不是专业养老机构,只是一年中有几个月从事这项业务,所以不适合长期聘请养护工作人员。建议对于洗漱、保洁、餐饮等养护人员可以由服务商自行承担,培训自己的员工学会照顾老人的日常吃饭起居;对于专业的医务治疗和康复性保健,建议本着就近原则,从医院或其他专业养老机构聘请专业人员,或者与医院、养老院等部门合作完成为期几个月的照顾老人的业务。

2.关于设备的配备:

设备主要包括测血压、测血糖、测心跳等常规体检设备;轮椅推床等移动工具;夜晚随身呼叫器,便于老人求救。这些设备建议老人自备自用与旅居服务商筹备公用相结合,不反对自带设备,也可以共用旅居服务商的设备。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可以与品牌养老机构合作,安排其住宿和日常起居。

3.关于合作试点的选择:

考虑到旅居服务商是盈利机构,建议选择唐山、秦皇岛等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为试点城市。如果经营效果和效益好,可以采取连锁加盟的形式在其他地方推广。

四、居家养老模式以外的其他养老模式

(一)日间托老所模式

借鉴幼儿园的运行模式,招收白天需要工作,不能被照顾老人。日间托老所可以是独立服务于老人,也可以从幼儿园业务中派生,使幼儿园兼具照顾儿童和老人的功能。

(二)机构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从现在的养老院发展而来,老人长期在这里生活,根据收费标准不同,分为高、中、低不同档次。

(三)以房养老模式

新加坡目前在这里做的尝试比较多,具体方式是有老人把自有住房抵押给政府主管部门,有政府主管部门出租或出售该套住房,将取得的收益用于老人的养老支出。如果有剩余资金由老人的继承人接受。

(四)国外其他养老模式

比如德国在老人的住所有组织的安排勤工俭学大学生与其共同居住,一方面大学生取得一定收益用于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在生活上照顾老人。日本和美国是通过监控或者统计老人的日常生活数据,来掌握其生活是否有异常的,如果生活有异常,会通知老人的子女。

参考文献:

[1]秦连彬.淮安市32家物业服务企业拓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国物业管理.2014(6).

[2]张芙蓉.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调查与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10).

[3]聂建明.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养老地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4).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养老模式互联网+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