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中社工机构与居委会关系研究

2017-03-27 20:49张子秋
法制与社会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

摘 要 我国有些社工机构呈现出政府依赖、官办色彩浓厚的特点,但也有些民间草根社工机构依靠公益招投标、政府购买服务、基金会项目等方式运作机构,与政府关系较弱。本文以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践为个案,揭示了专业社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嵌入原有的行政社会工作之后,对社区原有服务主体——居委会形成的挑战和适应的过程,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社工机构 居委会 社区服务

作者简介:张子秋,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089

在当前,我国几乎每一个社工机构入住社区过程中都受到居委会不同程度的歧视,社工机构与居委会两者在工作对象、工作任务、提供的服务等方面有着极强的相似性。社工机构与社区关系的好坏决定着服务质量以及社工机构未来的发展,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服务中社工机构与居委会的冲突与协调实例

(一)“爱暖夕阳”项目概况

东营J社工机构“爱暖夕阳”项目,以J社区内3200余名空巢老人为服务对象,通过专业价值理念和专业方法完成居家探访超过1000人次,开展小组活动60余节,服务人次600余人次,开展社区及主题活动7次惠及1500余人,开展个案资源链接,已服务个案8例,培育社区服务队6支,培育社区领袖8人,社区志愿者在册人数达270余人。“爱暖夕阳”项目以公益互惠模式为基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为理念、助人自助为原则,社会工作为使能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优势视角,发掘老年人潜能及周边资源,帮助老年人增强社会参与能力,提升老年人自助、互助意识,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爱暖夕阳”项目的服务内容

1.“暖心之旅”老年人服务需求:社工及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建立社区老年人基本需求库,并在社区内整合资源构建社区资源支持网络,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库。对老年人的需求做分类整理,并根据实际操作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数据资料收集起来,将老年人的需求与类似问题的解决建立相应的档案。

2.“暖心百家”老年人居家探访: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定期入户,及时掌握服务对象身体、生活心理情感等情况,并通过开展“1+1+3”志愿服务组,提供精神陪伴、情感支持、心理疏导以及应急家政等服务。此活动到老年人家中探访,定期地根据纵向的数据追踪分析,了解他们最新的数据资料,对最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解决。

3.“暖心相知”老年人个案服务:在老年人个案活动中,了解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对老年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熟悉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情感状况等情况,为有特殊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心灵陪护、精神慰藉服务,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以更加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面对老年生活。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发掘老年人潜能及优势,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塑造积极向上的老年人形象。

4.“暖心如歌”老年互助支持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设计了一系列康龄、乐龄、热龄、能龄的兴趣小组活动。增强老年人同辈群体间的互动能力,扩大人际交往圈,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塑造更高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互动,老人之间的互动,让老年人感受到自我价值,建立自我存在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三)项目实施中的冲突

项目实施中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沟通方面、体制方面以及服务功能方面。

1.沟通引发的冲突:“爱暖夕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沟通产生的冲突有很多。根据“暖心之旅”老年人服务需求,问卷调查过程中需要实地走访,走访时入户是最困难的,在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需要居委会进行协调或者引荐,由于沟通原因没有协调好,居委会不受理没有提供帮助,导致完成问卷或走访户数少、问卷质量不高、项目实施过程延期等问题。“暖心百家”老年人居家探访活动中,受访户对于项目活动缺乏了解,有的受访户给居委会打电话,质问居委会社工机构入户探访这件事情。

2.体制方面的冲突:中国的社工服务以政府购买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模式。从中国的国情发展来看,中国的社工历史发展比较短暂,社工机构的资金不稳定而且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资金的主要来源便是政府提供,没有独立的资金运转生产系统,资金容易出现断裂,所以社工机构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政府等部门的影响和牵制。但另一方面来说,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是政府适当放权和转变职能的一种手段,因此,许多学者也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来界定社工机构的发展模式。

3.服务功能重叠方面的冲突:社工机构在服务功能与居委会的功能具有重叠方面,两者都具有组织的功能,导致在组织的活动性质和内容方面具有重复性,引发机构与居委会产生冲突。J社工机构在“爱暖夕阳”活动中开展过棋牌类、竞技表演类活动,居委会也开展过类似的项目,两者在服务功能重叠上产生冲突。

(四)项目实施中的协调

在项目实施中,注意社工机构与居委会的关系、社工项目目的以及社工项目设备等方面的协调。

1.社工機构与居委会关系的协调: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特征相类似,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与西方社区社会工作有着既相近又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个显着的差异,就是在当前中国大陆的社区中业已存在着一个国家性、行政性色彩浓厚的社区组织体系——街居工作体系。社工机构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入驻社区,与居委会共享社区资源,但社工机构与居委会都是社区体系的一部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两者关系协调好,社区才能发展的更好。

2.社工项目目的协调:社会工作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以“帮助他人,完善自己”为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帮助困难群体,维护老百姓利益,调解邻里矛盾等项目工作的非社会企业。社会工作机构是开展与社会工作专业性服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面向社会吸纳专业性人才的主要工作载体,是政府能够进行有效工作调整的途径。

3.社工项目硬件设备的协调:社工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不仅需要硬性设备的支持,还需要一定流转性资金的支持。以“暖心如歌”老年互助支持小组活动为例,开展了太极拳、广场舞、棋牌等小组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活动室、人员、场地、社区的设备以及社区的号召力之类的协调,这些方面需要和居委会人员进行商讨,共同决定。

二、社工机构与居委会关系模式及其两者冲突根源

(一)社工机构与居委会关系的不同模式

社工机构与居委会关系的模式主要有合作型模式、对抗性模式和不相往来模式等三种,其中前两种模式下都会发生冲突的问题。

1.合作型模式:社工机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联性,突出地表现在二者目前的工作对象和任务都主要是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边缘群体等有特殊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福利服务。社工机构一部分功能是对社会福利的传递,减少贫困提升社区生活价值。

2.对抗性模式:社工机构和居委会之间主要的不同体现在专业价值观方面,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专业的价值观,帮助他人让其有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社会工作这样的专业理念,技术和方法都是居委会所不具备的。而在居委会方面,最大的特征就是国家属性,居委会在最早成立时就有国家属性和社会属性,国家属性表现在居委会承担了国家的职能,是国家政令在基层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3.不相往来模式:社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助人自助,来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居委会的职责更多的是执行国家政令。基于此,社工机构与居委会就会产生另一种模式——不相往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工机构与居委会互不牵扯,不相往来,各行其是,不存在合作与冲突。

(二)社工机构与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产生冲突的根源

社工机构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有三:一是使能者,指帮助个人、团体、家庭精确地了解需求,澄清并认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二是协调者,为不同的机构或部门服务,不同部门相互协调将问题尽可能快速准确的解决。三是教育者,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进一步挖掘个人潜能,使每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社工机构在社区服务中,源于利益、观念和责任等时常与居委会产生冲突。

1.利益冲突:社会工作机构与居委会产生冲突的根源之一就是利益,由于社工机构与居委会的根本利益不同,双方引发冲突。对于社会工作机构而言,其根本利益是在维持好自身运转的前提下,以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谋求快速发展,促进发展规模,不断提高弱势群体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居委会来说,由于居委会具有强烈的国家属性,居委会的利益就是执行好国家政令,维护好形象,组织、协调、监督,发挥好自己的政策规定的职能。

2.观念冲突:社工机构与居委会产生冲突的另一根源是观念冲突,两者的观念不同引发冲突。社工机构的观念是助人自助,以利他主义观念为指导,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以增强个人潜能为最终目标,通过教育对弱势群体进行增能,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社区居委会观念以利己主义为中心,通过执行好政府的行政命令,维护好自身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3.责任不清:社工机构与居委会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这就导致了双方责任不清,出现责任重叠,或者相互推诿扯皮,双方在责任不清方面导致大量冲突的爆发。在责任不清时,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分析责任并赋予责任方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当双方出现新问题时,双方及时的沟通理解,分清楚责任而不是相互的推卸责任。

三、改善社工机构与居委会关系的对策

改善社工机构与居委会的关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寻找利益共同点

虽然社工机构与居委会两者在利益方面有不同的方面,但两者的利益并非完全不同。寻找利益共同点,求同存异,把握好平衡的支点至关重要。在利益共同点双方都能受益,是社工机构与居委会良好合作的基础,能够促进两者关系的和谐相处,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做保障。

(二)建立健全制度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体制还不完善,为此国家政府正在积极做着各方面的努力。尤其关于社会工作制度健全与完善更是迫在眉睫,因此,真正完善健全社会工作制度对于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建立健全制度,彻底划清社会工作机构与居委会职责的关系,使社会工作机构与居委会关系和谐发展,解决因体制方面引发的冲突,这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两者沟通

社工机构与居委会之间的矛盾,绝大部分是沟通不畅导致的。社区沟通工作作为社工机构工作的一部分,是一项重要内容及环节,沟通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工作的开展。加强沟通,注意沟通技巧,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才能有效处理与居委会关系,对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能,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的方式,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专业知識与技巧,做好服务。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第二,与社会工作有关的知识与理论。第三,有关于社区的体系背景等。通过以上三个部分,就可以较全面、深刻地了解一般社区结构、参与的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孙璐、王伟立.社工机构在社区关系建构中的策略.中国社会工作.2015(7).

[2]葛炜婧.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办公室业务.2012(4).

[3]文军.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社会科学.2007(6).

[4]陈友华、苗国、彭裕.社会工作发展及其面临的体制性难题.思想战线.2012(3).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
以民生综合体打造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样本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于地区发展模式的城市老年人社区服务探讨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培训机制研究
“精益管理五原则”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以重庆大学城为例
构筑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