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

2017-04-07 18:53高立祥
财会学习 2017年7期
关键词:使用管理策略建议行政事业单位

高立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对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还相对落后,预算资金的实际使用容易出现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将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建立使用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几点策略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管理;策略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是为社会群众提供服务的公共组织,其主要财政来源是国家拨付的财政预算资金及少量的经营收入,具有非盈利组织的性质,既有别于政府组织,又有别于纯商业机构。预算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转、为社会群众提供良好服务的基本保障,必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保证预算资金能够用到实处,更好的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显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当下的预算资金使用管理需要。因此,本文将对目前预算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零基预算”没有得到有效实行

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首先应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零基预算”是保证预算编制科学化的基础,各级预算单位应以“零基预算”为基础,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具体的业务用途,由下至上进行经费预算,最后由上一级单位进行统计,完成资金预算工作。但在实际的预算过程中,“零基预算”并没有得到有效实行,一些预算单位为了节省力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前几年的预算金额为基础,增加一定额度后直接上报。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常常多报、高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财政资金,以致最后又出现“突击消费”现象,使预算收支平衡考核失去了意义。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编制主要由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完成,而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缺乏沟通,对实际需要的资金预算不够了解,也容易导致资金预算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偏差。总体来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1]。

(二)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直接导致预算资金与实际需要不符,对预算资金的使用产生较大影响。目前行政单位的预算资金使用主要依靠领导的主观调用,资金使用的局限性较强,难以关照到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运营需要的各个方面。另外在资金使用监督上,只对其使用目的、支出总额以及支出明细进行核算,缺乏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评估。再加上资金预算适度本身不够完善,部分单位的领导内控意识不强,从而导致后期的预算执行力度严重不足,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并没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需要[2]。

(三)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拨付的预算资金,因此,预算资金使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但由于目前的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实现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实际资金使用容易出现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监督工作主要由统计审查部门和上级审查部门负责,上级审查部门不了解下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资金使用情况,只能采用普通会计审计方法进行评估审查,因此,只要下级单位的资金使用凭证俱全、审批程序合理,上级审查部门就查不出问题。而同级审计单位虽然了解本单位的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但审查部门本身受被审计单位领导,通常只要审批程序符合规程,具体款项的运用就是合理的。而在财政资金下拨时,审批单位并不清楚具体财政资金的用途。所以这种审批流程和审核机制无法实现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很多预算资金被用在了不必要之处,而应该用的地方却没用上[3]。

(四)会计核算混乱、会计科目模糊

行政事业单位介于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特殊性,属于非营利性机构。而我国非盈利性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沒有做出详细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相对混乱,会计科目较为模糊。相比于商业会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还有些会计人员甚至缺乏职业操守,将资金预算外的收入挂在往来账上,掩盖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收益部分,以此建立单位小金库,谋取小集体的利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专业道德的缺失给财务分析造成较大困扰[4]。

二、提升预算资金使用管理效果的策略建议

(一)细化项目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保证预算资金能够合理使用、实现有效预算管理的前提,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财务划分、财务报表等工作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细化项目预算编制,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首先,应加强对财务统计、账目报表的管理,做好资金预算的基本工作。另外,要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从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预算编制,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漏算或重复计算。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可以参照往年的预算结果,但要根据本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调整,使财务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需要相符。财务部门要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详细审查项目预算和计划报表,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有效。

(二)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

在预算自己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以保证预算资金用到实处。应对预算编制进行反复审查,下级单位将完成的预算编制提交给上级审查部门,并配合上级审查部门开展各项审查工作,如果发现预算编制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或是预算编制存在不合理之处,则返回预算提交部门进行修改,完成修改后再次提交审查,通过反复的审查过程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直到审查通过后才可以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将预算指标进行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遵循全局性、公平性、可控性、定量性原则,将预算指标落实到位。预算一旦确立,不可随意更改,应按照预算指标严格执行。另外,应完善组织机制、监控机制、核算机制等各项机制,为预算的有效执行提供保障。

(三)完善预算使用管理制度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管理有效性不足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缺乏重视、对具体的预算管理办法缺乏了解,而领导的主观意识在传统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管理制度的落后对整个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政预算的相关负责人首先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积极引进新的管理手段,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预算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进行。应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为各项预算使用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四)落实预算绩效考核

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激发个部门执行预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确定预算绩效考核的负责部门,并选择合适的考评办法,确保预算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效落实。可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因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综合积分法等考核方法。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根据预算结果对具体部门、具体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处罚办法则应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一旦预算工作出现问题,应扣除相关责任人的这部分绩效工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性是保证预算资金能够用到实处、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了细化项目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完善预算使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预算绩效考核制度等策略建议,希望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宜.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J].全国商情,2016(13):38.

[2]焦碧强.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策略的探究[J].全国商情,2016(10):11-12.

[3]郭静进.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究[J].商,2016(07):34.

[4]杜建中.探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J].北方经贸,2015(10):127-128.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财政局)

猜你喜欢
使用管理策略建议行政事业单位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民政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