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与大学教育的不完善

2017-04-13 20:35卓培蕾
山东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弱点大学生

卓培蕾

摘要:当前,国家对国民的教育问题日益重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不断颁布,旨在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国家的教育水平。但是,改革效果却不尽人意,各种教育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当代的大学教育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完善。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与由这些典型问题所折射出的大学教育中所存在不完善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教育;弱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发重视,以至于学生的大部分休闲时间都被家庭作业和辅导班所占据。在教师、家长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学业繁重的中学生们就已经形成了“大学是可以轻松度过”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在经历了小学和中学的“压迫”下,大部分大学新生都采取了放松、放纵的学习方式,直接导致散漫、迷茫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通病。在这样一种普遍的学习状态下,大学教育就演变为大学教师的“自导自演”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就提不起来,教学的效果就不佳。由此观之,当代的大学生与大学教育都极度缺乏“激情”。下面主要从大学生与大学教育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大学生的典型病例

当今的大学生,无一不是经历过严峻的高考选拔才进入各大高校就读的,备战高考几乎耗尽了他们全部的心血。步入大学的校门,除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外,一部分人抱着混日子的心思,一部分人则认为培养自己的能力才是最紧要的事情,只有少部分人是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前来的。在此,我笼统的将当今大学生的典型病例概括为四个方面。

(1)盲目跟风。“盲目跟风”可拆分为“盲目”和“跟风”两个方面,“盲目”表意是指眼睛瞎了,一般用来比喻自己缺少判断力,不能辨认事物。“跟风”指突然流行起某样东西时,自己没有或缺少主见,不经仔细的思考,盲目的跟随潮流参与、模仿。是价值观的一种迷失。当今大学生盲目跟风的现象十分普遍。从最开始的专业选择到最后的就业选择,这种现象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大学生没能够正确地规划出自己的人生方向,却又存在着英雄情结。换句话说,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价值,对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是模糊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也缺乏对毕业后自己职业的规划。但是他们又不愿落于人后,渴望成功,希望自己一鸣惊人后成为受人敬仰的成功人士,所以他们会跟随大众的选择,会做出当前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做的决定。就拿大学里最普遍的转专业来作为一个例子。大学里的专业有“热门”与“冷门”之分,“热门”专业在招收了一定名额的学生后还会有许多学生排着队等着转专业进入。而“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热门”专业的学生热现象不外乎是该专业的人才正顺应社会的需求,毕业后的就业面广而导致的学生闻风而至。

(2)病态的生活。何为“病态”?“病态”意为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形。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就是一种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形。“大学”这个词,偏重的还是“学”字。在大学里,你首先要是一名学生,其次才是其他,这就意味着你首先要做好一名学生的本分,学生的本分,很简单,就是“学习”二字。但是现今的大学生活却只能用“无度”来形容。自手机问世以来,不断取得人们的宠爱,至今已成为人们手中无法割舍的一宝,大学生们毫无忌讳的成为“低头族”的主力军。不得不承认手机带给我们很多便利,购物、阅读、转账等都能由他来轻松完成,但是大学生们却以另一种方式沉溺于虚拟世界。网购、韩剧、网络小说等都是女生在休闲时间的爱好,而游戏则是男生的一种消遣。这样的带着病态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蜗居在寝室,囚于一方小天地之中,失去了大学生该有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活力。这样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的状况,在课堂上开小差,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并不少见,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成效。

(3)不关心时政。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的年轻人是难以听见外面的声音的。相对于党与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和党与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行,大部分大学生们对时尚界的兴趣更高。他们更主动的去了解当前流行元素,并且更愿意着力让自己靠近时尚。时政则成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可能知道一些重大会议,但对会议的具体精神,推行了什么新政策,多半是支支吾吾答不上个所以然。

(4)本末倒置。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大学是用来锻炼能力的”。诚然,对于现今的社会而言,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当然必不可少,但学习上的进度也是不能落下的,二者之间需要有个轻重缓急的权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仍是学习,但很多大学生只将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并且对致力于学业的人不屑一顾,认为在大学中没有必要再如此拼命于学习。这是价值观迷失的表现。这样的想法也与大学的考试制度有关,不同于中学时期“高分人才”,大学的考试主要是对一学期学习的考查,旨在让绝大部分人都不挂科。这样的考试方式,不需要多扎实的基础,只要你的记忆力够强大就可以通过。

二、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大学的教育方式决定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同样,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反作用于大学的教育方式,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下面简要陈述一下由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所折射出的大学教育中的不完善。

像上述所说的,对于那些将能力的培养看重于学习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将大学教育当成获取工作的一条必经之路。这是一种浅薄的职业观与教育观。它没有考虑到教育对人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学习经历对一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这也反映出大学教育中对于人生规划方面的缺失。大学课程中虽然都有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并配有专门的教师对大学生们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上课的听课效率极低,这门课只对小部分人起作用,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就像是耳边刮过的一阵风,稍纵即逝,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受到学生学习兴致低的影响,讲课也并未上心,无法给学生带来收获。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存在的问题,相互影响。

另外,大学教育虽然被称为是高等教育,但它仍旧沿袭了中学的教学方式。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听课的方式,都可以从中捕捉到中学教学方式的影子。首先,相对于高中的内容,虽然大学的知识更为深入,但也仅仅是对高中已学知识的扩充,依旧只是凤毛麟角,相对较深奥的知识面,教师们往往会选择略过。这恐怕也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重视的原因,他们自负的认为大学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也是他们容易掌握的内容,没有必要再浪费太多时间去学习。其次,大学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依旧是少之又少。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跟中学一样,是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大学中一学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大部分老师都是赶着进度上课,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的极少。一些大教室的课程,课堂的学习氛围更是差劲,学生都是争着抢着坐后排,老师在上面自顾自的讲课,学生在下面自做自的事情,这类课程往往是学生逃课最多的课。

再者,大学中的学习,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就是自学。除个别专业外,大学课程的安排总是会空出很多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安排,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自觉的习惯。但由于上述所讲的大学生的通病在作怪,很多大学生将这份足够充裕的时间用来吃喝玩乐宅上,只有一部分人用在学习上,或致力于提升自己的能力涵养,因此,当前大学的学习氛围总体不是很好。

综上所述,尽管现在的大学生与大学教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是要否定大学生及大学教育的意义。我们要从这些不完善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改正并将这些不完善變成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条件。事实证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占据了社会荣誉的最大份额,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雪玲.浅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2]赵俊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教资料, 2009年30期.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14级生物科学(师范),浙江 台州 318000)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弱点大学生
弱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