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打造中国制造第三张名片

2017-04-19 16:22余娜
能源 2017年3期
关键词:特变电工新能源

余娜

自1988年新疆街道集体企业3万元创业至今,“特变电工”已走过近30年。

作为国内输变电行业龙头,特变电工的海外工程规模和国内特高压市场份额一直领先,随着“一带一路”深化和特高压建设提速,也有望为其带来超额订单。

近年来,特变电工高新技术产品先后进入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塔吉克、吉尔吉斯、菲律宾、坦桑尼亚、肯尼亚、赞比亚、苏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涵盖电网、电源建设的成套项目总承包服务。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特变电工在海外承包的电力成套项目总额达185.7亿美元,在建工程38.9亿美元,带动了我国技术、制造、劳务、装备等方面的全面输出,推动了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新跨越,使特高压输电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中国制造名片。

中国变压器第一股

都说“瑞雪兆丰年”,然而1988年春节的一场大雪,却成了压垮昌吉市变压器厂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把这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主厂房压倒了,并将这个负债累累的街道小厂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面对困境,特变电工“剑走偏锋”,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他们专门生产大企业不愿生产、市场上又短缺的产品,并制定了“收入随着贡献走,地位跟着业绩走”等制度。不久,厂子有了转机。到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结束时,特变电工已经成为昌吉效益最好的工廠之一。

此后,特变电工还率先在全国变压器行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并于1997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变压器第一股,并陆续并购重组了天津变压器厂、衡阳变压器厂、沈阳变压器厂等业内名企。特别是通过与世界名企的激烈竞争,实现了对国内从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名气最响的沈阳变压器厂的成功并购,特变电工在行业内一时名声大振。

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模式也经历了由重工业向轻资产的转变,主营业务也由装备制造转向电力工程和新能源服务。目前新能源多晶硅业务规模全国第二,系统集成规模全国第一,输变电海外工程规模全国第一。2011-2015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19.83%,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11.32%。

加码新能源及海外市场

特变电工公告显示,该公司2013~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91.75亿元、360.75亿元、374.52亿元,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过去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30%。预计,2016~2018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也将达到13.30%。

特变电工方面认为,国内输变电行业产能已经基本饱和,未来我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总额将保持高位但增速放缓,如果继续在该领域加大投入,势必会形成大量闲置产能,不利于该公司未来发展。因此,积极布局以光伏、风电代表的新能源及海外市场成为特变电工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

近期,新能源产业及配套工程与输变电成套工程快速增长。新能源产业及配套工程收入同比增长23.48%,占比达到24%。

与此同时,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海外工程营收及订单持续领跑。目前,公司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设了76个办事处,有1000多名海外员工。截止2016年年中,公司境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21.23%。

对此,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表示,特变电工“走出去”战略经历了从借船出海、贴牌生产,到自营出口、单机出口,到系统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到带动中国电力标准技术输出的转变。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在海外建设产业园,加大中国先进电力标准输出,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互联网建设运营维护当中,力争到2020年实现海外收入占总收入50%,同时带动新疆企业一同“走出去”。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到如今声名远播的世界名企,特变电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也浓缩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的变迁。

微网

微电网是小型发配用电系统,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是“能源互联网”概念的重要支撑之一。微电网对于解决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岛屿等的供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也是改变电源结构的一个重要切口。

百科词条 看词条,读历史

猜你喜欢
特变电工新能源
糊涂的维修工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