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中职精品课程《妇产科护理学》建设及体会

2017-04-26 03:55朱英杨红宾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职卫校

朱英+杨红宾

【摘要】我校《妇产科护理学》于2015年9月被确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中职精品课程”。 在建设期间,校领导大力支持及行业专家精心指导,课程组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与整合、网络资源优化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关键词】中职卫校 妇产科护理学 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43-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边疆地区医学中职教育迅猛发展,学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我校遵循中职医学教育特点,对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以优质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打造精品。《妇产科护理学》自2013年被评为校级核心课程后,课程组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课程定位、设计理念、教学模式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训基地建设等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再接再厉于2015年9月被确定为“自治区级中职精品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将建设过程介绍如下。

一、 明确课程定位

我校地处祖国西北边疆,“能力本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是我校发展的根本,《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调研基础上,依据中职生认知特点和妇产科护理岗位工作要求,本着“实际、实践、实用”原则,制定课程标准,確定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

二、课程设计理念

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传授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展开即疾病概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实践教学有校内实训练习、寒暑假顶岗实习、临床见习。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真实的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技能训练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

三、课程内容优化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由行业专家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框架,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分析探讨并转化为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做”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优化为6个母模块,19个子模块,实践项目11个。

四、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1.教学模式

与行业专家一起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临床实际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需要,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选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校内外实训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 “教一学一做”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和实训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Flash动画、音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生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直观显示女性产科护理、新生儿护理、妇科护理的方法及过程,图文并茂,突出知识传播灵活性,配合案例,扩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更形象新颖;问题式教学启发思考和加强记忆;病例讨论及病历分析能使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的内容直接应用于临床,为将来实习打下基础。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1]。我校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内涵建设,向内地兄弟院校学习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及指导思想。

1.鼓励中青年教师申报校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积极参加国家示范性院校考察学习、职业教育技术学会举办的课程建设学习班、各种学术团体、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等,聘请职教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2.教务科与督导室严把入口关,执行新教师试讲、集体备课、听课、学生评教等严格教学管理制度,日常每周一至周五的巡视,形成立体交叉管理。

六、教学资源优化整合

1.教材优化 编写“适用与实用”的教材放在课程建设的首位,课程组2012年编写适合我校中职学生的校本教材《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及评分标准》、《妇产科护理学习指导及习题集》,2014年参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规划教材,2015年参编护考急救包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参编教材切合“护考”,在考点上高度融合;切合中职教育特点,坚持“三基、五性”基本原则,借我校国家示范校创办东风,搭载精品课程建设良好氛围,结合岗位知识技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编写出宜教宜学的精品教材。

2.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

我校多媒体设备建设完善后,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制作图、文、声、动、色为一体的课件,提高兴趣,促进记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搜集医学视听教材、动画,形象展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展示的内容(如自然分娩的过程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建立教学资源库,及时更新课件、实训视频、实训指导(自编)等网络资源,根据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建立题库,实现考教分离,形成电子教案、多媒体CAI课件,考试题库在内的立体化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搭建课外学习平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答疑解惑。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契而不舍的积累与沉淀。建设精品课程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师资结构,提高课程管理水平,才能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课程组继续根据护考标准和临床岗位群需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分工协作,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示范和辐射作用,切实推进边疆地区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耿秀双 陈枫 汤善钧等.《护理基本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C].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3):332.

[2]李迎春,陈玲,戈应滨.教学导师制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6):632—633.

[3]张小兰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10,25(4):72 -74.

猜你喜欢
中职卫校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及体会
中职卫校护理班班主任工作体会
中职卫校语文课程考核之我见
中职卫校护生廉洁素质提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学方法探略
中职卫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浅谈中职卫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职卫校学生生理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谈中职卫校如何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