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预算管理实施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7-04-29 10:23吕全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实施问题

吕全

摘 要:当前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从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预算管理 实施 问题 策略

一、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预算管理,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尽管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建立了预算管理体系。但是从总体上看,预算管理在我国仍然缺乏理论和实务的沉淀,导致很多企业对预算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第一,不少企业把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等同看待,而其实预算对管理层总体目标和分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这并非只是针对企业的财务部门,除了编制财务预算外,还需要编制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因此,财务预算在预算管理中只是一个构成部分,只是编制财务预算势必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第二,错误的认为预算与预算控制等同。预算控制指的是企业从预算目标出发对企业各项经营预算进行有效控制,这是预算的基本职能。第三,把预算控制等同于预算管理系统。对于预算管理系统而言,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而预算控制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环节而已。

2.预算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有效的预算组织机构能够使预算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如果预算组织机构存在缺陷,也就无法从结构上确保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致使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致使预算目标无法对管理人员的行为加以有效约束,致使所编制的预算流于形式。同时,企业一直认为财务预算的编制和实施由财务部门负责,使得财务部分已经成为预算组织的重要部分。尽管财务部门也能根据企业活动编制预算,但是如果只是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管理,往往很难保证其所编制的预算不向财务部门倾斜,这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关系不协调,导致预算执行不彻底,对预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3.预算管理编制环节存在问题。从预算编制角度分析,因为长期缺乏有效地预算目标的指导,导致企业上下级间无法实现各部分总量预算管理,导致具体业务活动缺乏有效协调性,无法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管理,同时,部门预算编制主要采取自上到下的模式,致使部门主动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不仅如此,预算编制理念和具体的编制方法也比较陈旧。

如果从预算控制角度看,预算控制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预算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只有确保预算执行过程受到有效地控制与监督,才有可能实现预算目标。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控制往往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导致预算偏差发生时因为调整审批权限混乱而无法获得修正与改进。

4.预算管理模式同质化严重。预算管理近年来在国内企业中得以兴起,由此产生了各种模式的预算管理体系,如以现金流、成本以及销售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但是因为很多企业管理层在预算管理认识问题上存在一定缺陷,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全国范围内的预算管理模式同质化问题严重,无法凸显行业特征和企业特色。而企业无论是在战略重点还是在战略规划上都存在一定差异,这样一来,同质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往往难以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的战略目标。

二、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首先,应当由股东大会对预算进行管理授权和审批,对企业未来发展计划、年度预算目标和方案进行审批,对重大预算的调整与修改等进行批准。同时,未来使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还应在公司董事会下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这样一来,预算管理就被提到了公司管理层面,以便董事会能够有效制定并加强预算管理与控制。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是负责制定预算政策和程序,对预算进行有效监督、对预算纠纷作出有效裁决、结合预算结果提出相应以及。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审核和预算汇总、进行预算组织下达、对预算执行情况加以有效监督。此外,由企业各个责任中心负责预算执行责任的具体落实工作,比如说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等。各责任中心主要负责本单位业务与项目计划、预算草案的制定,对已经批准下达的预算予以执行、针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流程。预算流程的建立往往是从预算目标的确定开始,对于预算部门而言,应当立足于企业战略,根据企业当前利益与未来发展确定财务与非财务目标,在此基础上完成预算目标的制定,尽量让其更加具体和数量化。但是,预算目标并非一经确定就一劳永逸,制定预算目标是是为了让企业的经营目标尽快实现。一旦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企业应当及时对经营目标和预算目标进行合理调整。当预算目标得以确定后,就可以进行预算编制了,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组织模式合理选择预算编制程序,然后就需要确定预算编制方法,在综合权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并从多个维度同时进行有效管理。当预算编制完成后,就可以着手进行预算控制了,并将其作为业绩管理的标准,对重点预算执行环节加强控制,加强预算授权控制,并及时对预算作出相应调整,确保预算能够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

3.制定合理的預算激励计划。作为预算管理的关键,预算激励计划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预算激励计划能够通过业绩评价进行相应反馈和调整;另一方面,业绩评价又是预算管理的终点和起点。在考评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预算执行是否存在偏差,有没有与预算目标发生偏离,主要是对预算执行质量和进度进行有效考核,加强预算管理,所以,要确保预算指标的定期性和预警性特点,并建立内外部考评指标。考评指标建立完成后,应当选择合理的指标执行方式,在指标执行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公正,防止人为因素影响,并融入企业薪酬计划中去,将长期考评和短期奖励有机结合到一起,使个人薪酬结构得以有效改善,如有必要,可以采取负激励的措施。

4.根据企业生命周期选择预算管理模式。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一方面,能够通过设定预算目标了解预算管理模式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预算模式来确保预算管路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很多企业在最初创业时,往往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开发与广告促销,所面临的投资风险比较大,那么企业所选择的预算管理模式就必须以资本为核心;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销路逐渐畅通,但仍然需要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这就应当选择以销售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发展基本趋于平稳,企业目标开始倾向于控制成本,所以企业在选择预算管理模式时,就应以成本预算为核心。而当企业逐渐衰退后,应该以现金流量为核心。

三、案例分析

某公司的预算管理制度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首先,该公司强调资源优化配置,注重信息流、业务流以及资金流的集成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其次,预算管理的定位就是为了实现目标利润,进而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并对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还充分考虑销售、成本、费用以及资本状况和管理水平各种战略能力进而合理确定目标利润,并在此基础之上合理编制销售及成本等各种预算。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在事前,主要包括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组织机构以及预算体系;在事中,则包括预算执行和控制、差异性分析、预算调整;在事后,主要包括预算考评和激励。最后,该公司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同样也是其预算管理的亮点。在董事会之下,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并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部以及预算责任网络。该公司以目标利润为主导,从目标利润预算出发,合理制定销售预算,在此基础上推动成本费用预算、投资预算以及供应预算等,之后就是企业的三大财务报表。可以看出,这种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对自身经营活动的有效驾驭,并加强内部管理,因此,这种预算管理体系从总体上看是高效和完整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应当能够正确对待,及时加以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于战略目标和规划,合理确定预算目标,建立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流程,制定合理的预算激励计划,并根据企业生命周期选择预算管理模式,从而确保预算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实施问题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