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分析

2017-04-29 12:50何成忠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被贴上了枯燥无味、脱离实际、极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标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形式也是日趋单一。但是,现如今自媒体的广泛传播,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思考。本文通过对于自媒体的介绍,分析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可能采取的应用方式,并结合微信这一时下流行的自媒体进行进一步分析其实际可行性与操作性,同时,正视自媒体时代下信息庞杂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更加良好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监管

一、自媒体概述

自媒体是由分析博客相关学者和专家引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主要表达的是一种进入门滥较低,可以供受众自由选择的一种新媒介。发展至今,所谓自媒体,即个人化、大众化、普遍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电子化、现代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或非规范性信息的数字化载体总称。在自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在不断降低,每一个人不再被动地作为媒体传播的受众而是转变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社会大众中的每个人都有自主传播信息的权利和自由,使得每一个人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二、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帮助

1.自媒体的先进性与多样化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校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日趋僵化,传统的单一宣讲模式越来越无法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思想政教育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趋下降。以微博、微信、MSN为代表的自媒体,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与载体,其传播方式整合了互联网、手机网络与电视网络,使得其传播形式表现出跨地域、跨时空的特点。而作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自媒体的应用无疑会极大地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凭借自媒体,我们可以采取新型的、學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式,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自媒体的交互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大学生隐身于各类自媒体当中,采取匿名的方式通过网络宣泄情绪、传递情感,在自媒体中,大学生的表达空间更加自由、轻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自媒体及时地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师亦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创设仿真的问题背景,将学生置于仿真背景下,通过学生在场景中的反应,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与教育。精确定位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既提高了思想政教育的针对性也节约了有限的教育资源。

3.以自媒体平台中的丰富内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不断采取新的内容以提升大学生的关注度。自媒体平台的背后是海量的信息资源,其丰富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更新的素材。丰富的内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趋摆脱僵化无趣的固有形象,使得思想政教育更“接地气”,其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的发展更相符合

三、微信的应用分析

微信作为一种时下流行的自媒体,其在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十分具有代表性。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件了解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视域下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对全国28省(区、市)208所高校2500名大学生使用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发现微信的使用率高达84.7%。作为一种新型传播载体,其在高校校园的流行,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1.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微信作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平台,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微信自身也能承载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且能够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方式呈现在大学生的面前,通过这样的形式将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紧密的联系,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从书面、课堂走向多媒体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同时也在无形中拓宽了受众。

2.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微信新载体所特有的平等性和其优于其他载体的交互性为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进行更好、更深入的交流提供了机会。通过微信,师生之间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戒备心理,有助于大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循循善诱的良好发展方向。微信的沟通话题不受限制,更利于在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形成轻松的沟通氛围,拉近两方的心灵距离,提升彼此的信任度。

3.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营造良好氛围。教育应该是适应学生的发展,大学生群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若是一成不变的采取旧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很难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教育的有效性也是事倍功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参与活动,自由的表达观点和思想,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这话语权不平等的现象,大学生一般是被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而微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同时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休闲娱乐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用微信与好友聊天,也可能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与陌生人交流,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微信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方式使大学生易于获得一个良好的交际圈,满足了大学生的众多需求,培养了大学生辨别是非、学会沟通的能力,无形中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四、对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1.加强自媒体的导向作用,凸显正能量。充实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好人时效性的关键,所以大学生接触的自媒体的内容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考虑大学生的需求,推送合适的内容供大学生学习,正确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自媒体蕴含着海量的信息,而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必须建立健全校园自媒体的监管机制。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必须充分调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一切有利因素强化对网络、手机的监控和管理,依法审查、过滤不良信息;高校也应在校内健全监管机制,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员,更加有针对性的保护同学们不受不良信息的侵犯。

3.提升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在自媒体背景下的教学能力。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既能使自身接受新颖的教学方式,同时能将新型教学方式与固有传统理论相结合,形成一套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要注重专门人才的选拔,打造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又精通传播学、熟练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结语

自媒体的新颖与独特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阵地,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降低,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并能以更适合学生的方式帮助学生。同时,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又要求我们对于信息资源进行适时、合理的分类与过滤,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自媒体环境。将新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融合,更同助力大学生成长。

作者简介:何成忠,男。贵州思南。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