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创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7-04-29 12:50解欣怡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

解欣怡

摘 要:“月是故乡明”,明月村在2012年慢慢进入大家的视野。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是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皈宁驿站。明月村依托传统优势农业、文创和乡村旅游,坚守“村民主义”,在一三产业互动融合的基础上,产业支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明月村 乡村文创 村民主义 可持续

一、引言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总称。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寻“文化”,或是探索千百年前的遗址遗迹,或是高歌弘扬传统文化之风。然而驻足思考,文化其实就落脚在当下,在眼前。回顾历史,乡村文化对应着庙堂文化。古人信仰落叶归根,荣归故里。驻足当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对立。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让城市人向往鄉村生活,“乡土中国”的心理慢慢生根发芽。在助力乡村文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提升村民的文化自觉性,在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强调乡村文化的独特性。

二、研究背景与思路

“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四千亿元以上,人次达十三亿人次以上,2025年将会接近三十亿人次。相信未来,乡村旅游将成为中国旅游行业中成长最快的领域,并有希望形成一个万亿级营收的巨大市场。”当我们在追溯乡村文创和旅游发展之时,我们要探究什么呢?旅游必定会带来大量外来人口,让乡村打开“大门”——与外界文化信息对接后,意识到乡村与外界生活和文化水平步伐的落差。

我国地理学家郭焕成看来,乡村也称“农村”,由于中国农村产业和人口就业在变化,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也从事非农业生产,所以称乡村更贴切。而乡村作为与城市对立的地理区位概念,其内涵丰富。从地理学出发,乡村和乡村聚落是基本重合的,都位于非城市的地域空间内,是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基于以上了解,本文将以四川成都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为例,思考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依据和去向。

三、明月村的基本情况

1.区位。明月村属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地处蒲江、邛崃、名山三(市)县交汇处,属浅丘地区。全村幅员面积超六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四十。

2.历史。成都市蒲江县最偏僻的村落之一——明月村,在相关扶贫工作开展后,不再是“市级贫困村”。然而,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仍低于成都市平均水平。2012年末,民间陶艺师李敏向上级县有关部门领导提交“邛窑修复报告”,考据明月窑为极少数“活着的邛窑”,虽然完整承袭了唐朝工艺,但是于“5·12地震”中垮塌后断烧,遂建议修复,保存文脉。两年后的五月,明月窑修缮完工。2014年6月,以明月窑为中心的“明月国际陶艺村”与世人见面。外界也逐渐了解和看到,明月村独特的8000亩雷竹竹海、3000亩茶园和无际的松林。

3.现状。2015年间,25个文创项目在此汇集,过去的偏远山村增添了现代社会的文艺气息。同年,成都市特色镇方案评比中,甘溪镇获冠军。2016—2017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二期,计划实现5-7个艺术相关项目,陶艺村的手工艺文化创意园区雏形初现,形成明月村独特的招牌。旅游合作社扩大达到15—20处项目。蒲江明月村依靠其天然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和4口古窑等宝贵财富,以陶文化为核心,文化产业创意化作为支持,打造集陶艺传教、创意互动、休闲体验、禅修养生、村落度假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特色乡村。在一三产业互动融合的基底上,产业支撑明月村的持续性成长。形成了“传统优势农业+文创+乡村旅游”的良好模式。

四、“村民主义”主导的明月村

在明月村设有明月乡村研究社,在研究社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明月村的社区营造活动,包括:1.明月讲堂2.明月夜校3.村民培训4.社区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都以“村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其中明月讲堂关注乡村文化、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邀请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新村民代表主题演讲和开放对话,在推动美丽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等方面,都有所成效;明月夜校课程内容更是涵盖了乡村各方面,并由县级领导、新村民、特邀专家授课;针对村民培训,开展了草木染、陶艺、篆刻培训等村民产业技能培训,并对村民创业进行指导和支持。

从丰富的社区营建活动中,提炼出共同的一个词语——“新村民”。在明月村,远远的阳光房、明月窑、明月剧场、蜀山窑、善本学堂、清泉烧、乡土建筑研习所、自助式乡村创客服务站等40多个文创项目分散在茶谷山林中,新村民与老村民相助合作,共建共创共享和谐进步新农村。进一步思考,明月村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一系列表彰,也是离不开其在乡村文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坚持的“村民主义”。

原住民代表着乡村的质朴,而新村民代替了传统性质的商户,他们来到乡村,不伤及乡村原有的天然,强调和保持“乡村即乡村”的态度。一方面,新村民作为传播者,将城市和外界的可借鉴文化可持续发展经验汇聚到乡村,与原住民一起进行乡村文创发展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另一方面,新村民也作为全体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乡村的原生环境,对一草一木产生依恋,并在不破坏原生态乡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乡村文创产业的延伸和文创产品的衍生。

并非所有乡村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时都适合走乡村文创的道路,但是对于乡村经济发展而言,如何为乡村创业者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更有效地吸纳、汇集相关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是所有乡村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关键问题。这样一来,运营的核心资源——人,就尤为重要。明月村的文创模式,至少说明在“村民主义”影响下,可以有效聚合优质的运营青年才干,亦可以带动当地原有村民建设家乡的热情,进而才有形成乡村文化旅游良态发展的可能。

五、结语

从近年来回归乡村的旅游消费者需求变动可知:在体验至上的时代,回归自然、感情寄予、彰显个性和双向互动渐渐成为消费态势。明月村的乡村文创和社区营造,强调共创和共享幸福美丽新乡村,在“村民主义”中实现多个文化项目和文化创客的集群化。城乡之间,来者不再是客,而是入乡随俗,体会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方式,感悟淳朴厚重的人情味和乡土味。以新村民的身份,积极进行互动体验,深化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中国漫长的文化涓流中,流淌着同样悠远的农耕文明,在其延伸的传统文化里,世人对田野、对乡村、对自然始终有着一份眷恋和牵挂。在我国,乡村文创模式及乡村文化产业必定有着势不可挡的成长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R].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6.

[2]郭焕成. 黄淮海地区乡村地理[M]. 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4.

[3]王德刚.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北方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典型案例研究[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3.

[4]李光霞董硕杨军.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4):321-323.

[5]刘红艳.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之思考[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21-24.

猜你喜欢
可持续
可持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房地产业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意义和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论清新休闲旅游名城形象构建
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城镇化研究
西藏林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