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元素中文命名,推进科学技术交流

2017-05-26 18:13
中国科技术语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元素中文名名词委

2016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经过审核后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4个新元素的推荐名:nihonium (Nh)、moscovium (Mc)、tennessine(Ts)和oganesson(Og)。2016年11月30日,IUPAC正式发布了这4个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4个新元素的合成与确认,填满了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形成了一张完整规范的元素周期表,世人瞩目。

元素中文名称的确定并非易事,既要尊重IUPAC元素命名法则,也要遵循元素的中文命名原则,还要考虑到其推广性、海峡两岸用字的一致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密切关注新元素的国际命名动态,并及时有序地开展其中文命名工作:2016年11月17日,向社會广泛征集新元素中文名;2016年12月14日,召开新元素中文名研讨会,形成《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命名草案》(以下简称“命名草案”。“命名草案”中第一推荐名分别为:钅尔、镆、石田、气奥);2016年12月16日至2017年1月10日,征集学界内对“命名草案”的意见;2017年1月15日,召开新元素中文定名会,确定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命名分别为钅尔(nǐ)、镆(mò)、石田(tián)、气奥(ào);2017年2月22日,就新造汉字征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意见。目前,这几个元素的中文汉字已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并纳入国家规范用字,现经全国科技名词委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元素中文名的及时确定有赖于科学严谨的审定流程和专家学者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在向社会广泛征集名称的一个半月里,全国科技名词委共收到来自祖国大地各行各业以及海外华人的反馈意见261份,反映出公众对于科学和中华文字的热爱,对于我国科技名词事业的热情;“命名草案”得到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核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辞书学会的积极反馈;在两次命名讨论会上,与会专家讨论热烈,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会场不乏科学思想之碰撞,电光石火灵感之闪现,凸显了专家们的审慎、执着与智慧。这4个新元素的中文定名是从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理据性、国际性等术语命名原则出发,权衡读音、字形、字义等多方面因素,集思广益、综合考量的结果。

在新元素中文命名工作进程中,全国科技名词委多次联络台湾地区负责元素命名的专家,互通定名进展。2017年1月12日,台湾化学会修订了之前的“新元素暂译名”,新名称与大陆“命名草案”中的第一推荐名一致,即鉨、鏌、石田、气奥。海峡两岸充分的沟通交流成就了新元素中文名称的“书同文”。

日本提出的113号元素拉丁名为nihonium,源于日本的国名Nihon。2017年3月14日,日本宣布nihonium正式命名为“鉨”。这一汉字的字形同中国定名“钅尔”的繁体字一致。

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本期的“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专栏”讲述新元素中文定名工作的始末,刊发不同的见解,阐释新元素中文定名的理据,为读者答疑解惑。

猜你喜欢
新元素中文名名词委
加媒点评政客中文名
新元素从小培养奥迪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