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2017-06-10 19:44
环球人物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哥大老人家

今年是侯耀文逝世10周年,忆起这位相声大师,你会想到,

在那段不算长的时间里,他给自己确立了一个只容他一人之身的位置。

“没见过?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侯耀文给石富宽亮了一把手里的大哥大。这大约是1987年。拿那黑匣子的人,在一般人眼里,水深如墨。

这段《侯扶倒》,我是有幸在電视里看到的。西装革履的相声演员当年并不多见,跟侯耀文一样瘦而精警的,印象中也就丁广泉能算一个。在相声里,侯耀文自始至终手执大哥大,专心于他的事业,还告诉石富宽“赶快下贼船吧”。这句话很好笑,类似于讽刺某女的婚姻是“赔本买卖”的那种好笑。不过,如果你在那个时代进入盛年,日常生活被某甲某乙发横财的传闻所渗透,你也会像石富宽一样,对自己有一点点怀疑,就凭一场演出只管一顿盒饭的待遇,是不是真要在“贼船”上一直待着?

侯耀文不是一般的人。他拿大哥大的样子,就一个字:“像”。他换上警服、军装,或者如《英雄母亲的一天》里那样举起摄像机,同样像。此外,外国人、华侨,在他的相声里出现得比谁都多。每个演员都会说洋腔中文,那种语言自带诙谐感,然而,侯耀文的洋腔中文没有任何造作和扭曲。他知道,逼真模仿的价值要高于抖出包袱的价值。听他最早的作品《一封公开的情书》《糖醋活鱼》,你会感到,那些说洋腔中文的外国人,从外国记者、洋老太太到洋少女,都活在侯耀文身上——他不但“像”他们,而且尊重他们。

要演得好,不仅需要技能,更需要胸怀和自幼培养的眼界。而要激起笑声,又需要更多的条件:他身边得有石富宽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捧哏;台下得坐着一群有耐心,不嗑瓜子,也没有大哥大可把玩的观众。侯耀文的那些长篇架构,人物多、性格多、声音多,情节一波三折又富有逻辑,像《侯扶倒》这样的,梁左出品,完全是文学的属性,故事的主角——一个手眼通天的“国际大倒”——根本没露面,靠着电话操纵全局,通过演员之口展示其能耐:

“别人倒不了的,他老人家能倒;别人倒不了那么多的,他老人家倒得了那么多;别人倒不了那么大的,他老人家倒得了那么大……只要他老人家愿意,我们几个人高兴,把前门楼子,安上四个轱辘,推到柬埔寨就给卖了。”

梁左经常使这招,一如《特大新闻》里“天安门广场要改农贸市场了”。《特大新闻》和《侯扶倒》都只有第一次,之后不再公演。这种作者与演员最高级别的组合,成功的次数必须是稀少的,你才会无比珍视他的价值。

你想找个机会大笑,就从市面上随便拉一对演员,他们都会给你机会。但你若不仅想笑,还想看到高贵,难度就太大了,大到你会以为相声是容不得高贵气息的,一高贵了就虚伪,就“主流”。

今年是侯耀文逝世10周年,忆起这位相声大师,你会想到,在那段不算长的时间里,他给自己确立了一个只容他一人之身的位置,过后,又早早离开。凤凰台上凤凰游。你认为凤凰是虚幻之物,只因你不曾见。而我见过。

猜你喜欢
大哥大老人家
铭记于心的残缺
几时
“大哥大”史话
我想去看望上帝
还是这么帅
“三贴近”原则是办好节目的助推器
名声
长大了怎么得了等2则
美国与联合国,谁是“大哥大”?
感谢爷爷给我带来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