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文艺版的《资治通鉴》”

2017-06-10 19:49陈娟李静涛
环球人物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红楼梦

陈娟++李静涛

红学家胡文彬的客厅,四壁都是书柜,与墙面同高宽,里外三层。在一面书柜的右下角,有整整齐齐几排书,书脊上印着各种文字,是世界各地不同译本的《红楼梦》,英文版、法文版,甚至还有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

与那些书相比,茶几上的几本厚册子显得有些陈旧:一本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画册,里面是当年电视剧人物剧照;一本老相册,每一张里都有胡文彬的身影,那是30多年前跟随剧组东奔西走的旧影;还有一本厚厚的剪报集,一页一页按照时间顺序叠放,内容涵盖87版《红楼梦》从筹备、拍摄一直到播出,以及播出后的反响等媒体报道。

作为87版《红楼梦》的副监制,从立项、筹备到拍摄再到播出后的宣传,胡文彬一直参与其中。但学者的严谨,又让他与剧组保持着距离。这使得胡文彬既可以从细微处观察电视剧拍摄的每个细节,又不妨碍他从更宏观的层面审视《红楼梦》这部流传了数百年的经典名著。

红学界向剧组派出了联络人

“如果脱离红学的发展来谈论《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是一种短见。”胡文彬遇见87版《红楼梦》之时,正值《红楼梦》的研究进入到一个空前的辉煌时期。

1980年春 ,《红楼梦》研究所在北京成立,成为国家性的最高学术机构之一。同年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红楼梦》学会(简称中国红学会)成立。而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术刊物《〈红楼梦〉学刊》,也在1979年底出版了创刊号。这三件事,胡文彬都参与其中。

恰在此时,王扶林有了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设想,于是通过老红学家吴世昌先生找到了时任中国红学会副秘书长的胡文彬。两人首次见面是1981年。“听了王扶林的想法,我感觉非常激动。因为《红楼梦》自诞生以来,已经有戏剧、说唱、绘画、电影等多种形式,但是唯独没有电视剧。从《红楼梦》的传播和影响力上考虑,我非常支持。”

在胡文彬的组织下,中国红学会在恭王府的楠木厅举办了一次会议,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戴临风和王扶林都出席,再次讲述电视剧的拍摄,与会专家虽有一些争议和顾虑,但总体意见是全力支持。“可以说,电视剧《红楼梦》是在时代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大众需求三种因素的共同促进下诞生的。”

胡文彬当时在人民出版社工作,是《新华文摘》的编辑,他同时成了红学界向《红楼梦》剧组派出的联络人。5年间,他奔走于剧组与学界之间,每个月只拿30元酬劳。

起初创作剧本的是红学家蒋和森,但由于“自觉对电视剧不熟悉,怕伤了《红楼梦》,伤了读者和观众”,他后来选择了主动放弃。在胡文彬的推荐下,新的编剧三人组成立:写过电影《谭嗣同》剧本的吉林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刘耕路、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周雷、淮北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周岭。

三名新编剧明确分工,对《红楼梦》素有研究但缺少创作经验的周雷负责前40回,一向稳重的刘耕路负责改编戏剧冲突迭起的中间40回,“脂批派”的坚定拥护者周岭则负责改编后40回(“脂批”指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一版本,对前80回作了大量署名脂砚斋的批注)。

后40回的大胆改编引巨大争议

那段日子里,胡文彬、戴临风以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阮若琳,常常到位于虎坊桥的戴临风家中召开“三人会议”,解决拍摄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其实就是‘救火队长,哪里冒烟儿,就去哪里扑火。”胡文彬说。他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学者、大众的意见反馈给剧组,但并不强加给剧组。

偶尔,他也会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元妃省亲”有一场戏在扬州瘦西湖拍摄,胡文彬和王扶林一起站在摄影机后,镜头前“元妃”成梅从轿子上下来,直接奔着牌坊往里走。胡文彬赶紧拽一下王扶林说不妥:“她这是回娘家,牌坊那么恢宏,她理应停一下,抬头看一眼牌坊上的字。”胡文彬还补充说,这是宫廷教养和文化教养的表现。还有一次,在正定荣国府拍戏,镜头扫过去,胡文彬发现“荣宁大街”四个字,立刻对王扶林说:“应该是‘宁荣大街,因为宁国府是长房,不能颠倒。”

在胡文彬看来,这些虽都为细节,却是一部电视剧的硬伤。电视剧播出后,专门有人写“挑刺录”发表在报纸上。

胡文彬自己也发现了一些违背常理的错误。比如黛玉進府那场戏,原本黛玉初来乍到,要拜见舅舅贾赦,贾赦推托没见她,只是传了话。在听传话时,书中明确写道黛玉站起来,剧里却是坐着的。而王熙凤哭秦可卿那场戏,书中写的是王熙凤在一个罗圈椅上坐下,开哭,丫鬟婆子们才跪着一起哭,电视剧里演的却是跪着哭。“这些是涉及礼仪的问题。黛玉是小辈,听长辈话时需站着;王熙凤是秦可卿的婶婶,是长辈,哭丧时不应跪下。这些错误容易忽视,一演出来就会显得人物没有教养,损害了人物的形象。”

1987年5月《红楼梦》首播后,社会上议论纷纷。除了电视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争议最多的就是后6集的改编。编剧周岭没有按照通行的高鹗续后40回进行创作,而是进行了大胆的改编:探春替郡主远嫁,史湘云流落风尘……当时,参加87版《红楼梦》播出后研讨会的红学家一致认为:改编者明智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吸收高鹗续本合理的部分,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曹雪芹的美学理想,并将故事尽量演得合乎事理人情。

实际上,早在后40回创作之初,剧组曾设计过A版、B版两套方案:A版对后40回进行颠覆性的改编,B版严格遵照广为流传的120回本;A版先拍,B版后拍,到时一起播放,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讨论。但到了拍摄后期,种种原因使得B版计划流产。“这是一个遗憾。但总体来说,87版《红楼梦》的拍摄是成功的。电视剧这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是戏剧、电影等其他形式不能替代的。”胡文彬说。

1988年,也就是电视剧播出的第二年,由冯其庸任团长、胡文彬任副团长的《红楼梦》文化艺术代表团前往新加坡访问。代表团里还有欧阳奋强、陈晓旭、张莉等“宝黛钗”主要演员,以及电视剧的编剧、服装、美工等。“当地华人很热情,我们几乎每天都有活动,宝黛钗的小品表演、专家讲座……很是热闹,场场爆满。到访新加坡《联合早报》总部大楼时,编辑、记者扔下手头的工作不管,跑出来要亲眼看看林妹妹。”胡文彬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句话一时流传起来,占据了当地媒体的新闻标题上。”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