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017-06-14 10:08王吉云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温差中风

王吉云

科学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一方面,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環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另一方面,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夏季,注意以下7个方面,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避免动作过猛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

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做过猛的动作,如猛回头、打羽毛球、打篮球等。

2.温差不要过大

夏季天气炎热,有人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里,猛一出门,或者从外面回来立即打开空调,并且把温度设得过低,温差太大,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建议:当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设得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为宜,而且隔几个小时开窗通风换气一次。

3.饮食要注意

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太多油、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里的食品,少喝冷饮,如果发生腹泻,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4.不要起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一些中老年人都有早起的习惯,可是,起得太早,可能会带来致命的风险。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猝死发生在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魔鬼时间”。

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早上不要起太早;炎热天气尽量不要出门,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5.及时补充水分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有必要。尤其在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每天的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各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补点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6.心房颤动赶紧治

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风险要大于普通人,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量增加,水分流失快,导致血液黏稠,引发中风。

建议:心房颤动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评判自己中风的风险,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阵发还是持续性心房颤动,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不可随意停药;一些预防心房颤动中风并发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左心耳封堵术等,主要适用于无法长期服用或耐受口服抗凝剂的心房颤动患者。

7.血糖不要降太低

低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人体血糖的变化与季节关系非常密切,夏季更易发生低血糖。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夏季不要把血糖降得太低,否则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一般来说,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尔/升,饭后8~10毫摩尔/升。

最后,提醒大家:夏季天热,人容易烦躁,而情绪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温差中风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